網誌雜文(64)

二零二四年,民國一一三年,今年的農曆過年對筆者而言,已經幾乎與平常的日子一模一樣了……沒有年節的氣氛,而且未來過年可能也都是這樣子了……除夕那天我與內子除了大掃除,就是貼春聯了,大掃除這件事,平常都有在做,所以嚴格來說稱不上「大」這個字……只是為了凸顯過年而加上去的……至於貼春聯可能真的是唯一的年節氣氛囉!年夜飯也是與內子兩人一起吃,兩個女兒都嫁人了,圍爐自然也只好是兩人一起圍……不過,倒不會覺得感傷的啦!隨著歲月的增長,這一切也都是必經的人生過程,這點認知是絕對有的,農曆春節的氛圍其實早就年復一年的逐漸淡去……兒時的爆竹聲;父母的紅包袋;穿新衣戴新帽;撲克牌撿紅點……今年與內子倒是玩了四把,遊戲規則都忘光了……實在太遙遠了……我輸了二百元說……初一有出門走春,基本上很難不塞車;初二現在反而是等女兒回娘家了……。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We're all alone

這首歌曲相當的久遠,第一次聽到時,是從家父的黑膠唱片裡,挑了一片西洋唱片,想聽看看,那時是國小生,連英文ABC都懂不齊全,結果覺得好聽極了,後來上了國中,不斷的求學過程中……卻一直不知道這首歌到底是誰唱的,現在網路太發達一查就知道了,如下介紹: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Arthur's Theme

Arthur's Theme 這首歌是二八佳人花公子的電影主題曲,由ChristopherCross 主唱,得過很多獎項,也在排行榜上連續三週名列前矛,當然也是我喜愛的曲子之一,記得曾在本部落格〈蒼穹未央〉的「西河雜文」裡曾經以它為楔子,寫了一篇散文:「…有一首西洋歌曲亞瑟之歌(Arthur's theme),是我學生時代相當喜愛的一首歌,應該是電影主題曲或插曲,歌詞內容提到主角迷惘在紐約與月亮之間 (Between the Moon and New York city),也就是夢想與現實之間,這與愛情和麵包好像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層次似乎提升了不少,我無意貶低愛情的可貴,也不忘麵包的真實,但今天要表達的是……」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閒聊西廂記(下)

而對於那位「薄情年少如飛絮」的張先生,宋‧蘇軾認為張生是元稹的好友張籍,王銍在《〈傳奇〉辯證》中考證張生為元稹本人,並認為鶯鶯為元稹姨母鄭氏與永年縣尉崔鵬之女崔氏,即元稹的表妹,這個說法魯迅也認同:他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鶯鶯傳》者,……元稹以張生自寓,述其親歷之境。」講述他在「有僧舍曰普救寺」中,和一美麗女子「天之所命尤物」名「鶯鶯」邂逅,但「始亂之,終棄之」,認為自己「善補過」,「智者不為,為之者不惑」。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閒聊西廂記(上)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西廂記‧王實甫中國歷史上,愛情故事之濫觴,堪為《西廂記》,至少筆者是這樣認為的,因為不管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牛郎織女》、《天仙配》與《寶蓮燈》乃至家喻戶曉的《紅樓夢》多少都有受到《西廂記》的啟蒙,更何況「媒人」會稱為「紅娘」,其典故來源,就是《西廂記》,所以世界上是第一部表現純愛情的長篇作品,可以說就是《西廂記》。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擬把疏狂憑欄意

在二零一七那年十一月,陰霾又逢深秋時分,特別的讓人有著慵懶的情緒,尤其是對筆者這種身心皆有所「養」(指必須休養)的人來說,特別的需要有渲洩的管道,但是筆者沒有「擬把疏狂圖一醉」的「身」,也無「無言誰會憑欄意」的「心」,只好呢……湊合著,「擬把疏狂憑欄意」囉(註一)!呵呵……誰叫這幾天的雲霧真的覆蓋了高雄青年路的懸日美景,讓一年僅有的二、三日的「機緣」,就這麼的泡湯了……讓多少攝影「追日」同好者為之扼腕,只好明年再來過了……也枉費市政府封路的德政與美意,一切都歸咎於天公不做美……,而我呢?也順這勢發一篇文,來刷刷存在感囉! 

按:原本也答應要帶內子去拍懸日的,今年年初三,雲層太厚殘念一次,想說等十一月這次吧!結果更慘,一連三天全槓龜……,年初只有一天沒能拍到,另外二天是可以拍到的……只是,我去的那天是最後一天……剛好殘念。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The search is over

The search is over 是我用 iTunesApple music 購買的第 86 首曲子,值得一提的是這首歌,我已經完完全全的忘記了,如果不是 iTunesGenius 推薦,我想這輩子可能也不會想到再聽這首歌曲,更別說會去買這首單曲囉!原因無它,因為以「生存者合唱團」的成名曲之中,不是《洛基3》的主題曲《Eye of the Tiger》就是《洛基4》主題曲《Burning Heart》,怎麼也不會輪到這首《The search is over》。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網誌雜文(63)

蟬聯金石堂金鑽會員,應該也有八、九年了,也就是說……筆者應該已經超過十年沒有逛過實體書局了……。年輕時的我,最喜歡的事就是窩在書局或是圖書館,因為年少家境清寒,家裡沒有自己的書房,沒有冷氣,更買不起課外讀物,而逛書局可以一舉解決上述問題,所以筆者一個下午可以看完兩本〈萬曆十五年〉那樣厚的書籍,但是卻無法將其收藏……青、壯年時逛書局是為了買書,所以每個月都會編列買書的預算,這也是彌補小時候買不起書的心願,有補償作用,不過我看書也好,買書也罷,水平是很高的,雖說興趣之廣,涉及各類書籍,但是能入法眼者,就算是洛陽紙貴,也未必青睞……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的變遷與科技的進步,逐漸的改變……買書都從網路書局去訂購,而逛書局也成了虛擬的在網路上逛……快過年了,剛剛又在金石堂買了五本書呢!呵呵。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恬雅.jpg

每次聽到這首She's like the wind,我總是會想起電影《第六感生死戀 》(英文片名:Ghost)裡的情節,而且像風的不是「She」(黛咪摩兒)而是「He」(派崔克史威茲),但是……這是很嚴重的錯覺與誤謬,因為She's like the wind是電影《熱舞十七》(英文片名:Dirty Dancing)的插曲之一,與《第六感生死戀》在歌曲與影片上,並沒有什麼關係,唯一造成這種「錯覺」的原因是主唱She's like the wind與主演《第六感生死戀》的男主角是同一個人,剛好也是這首歌的創作者:Patrick Swayze(派崔克史威茲)。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田埂農舍.jpg

《老殘遊記》這是一本相當通俗的小說,在筆者那個年代裡,台灣的國中與高中國文課本裡,都有收錄其節,所以大家應該是耳熟能詳(年輕人就不好說了⋯⋯),老殘遊記在世紀百大排名第十,算是TOP 10囉……作者是劉鶚,字鐵雲,筆名洪都百鍊生,他去逝時剛好是宣統元年,只活了五十二歲。老殘遊記寫於清光緒年間,劉鶚本身沒有功名,所以是個白衣書生,但是他頗有才華,不僅僅在文學造詣方面,對數學、地理、西洋科學,皆有心得,甚至還在上海掛牌行醫,只是後來經商,落的血本無歸。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