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治悍婦

京城有個讀書人的老婆,非常妒恨丈夫,小則惡語相加,大則以棰擊打,還經常用根長繩一頭繫著丈夫的腳,一頭用手牽著,以便於隨時召喚。書生不堪忍受,就私下裡找巫婆幫他出主意,巫婆就對他如此這般如此這般地交待了一遍。

書生回到家裡,晚上睡下,待妻子睡熟,這人才躡手躡腳地下床入廁,解開腳上的繩子,繫在預先牽來的一隻羊身上,然後翻牆逃走。那悍婦一覺醒來,不見丈夫,就用力拉繩,結果竟拉來一隻羊,非常害怕,就找來巫婆商議。巫婆乘機說:「你平日積惡甚多,祖先們顯靈怪罪下來,就罰你丈夫變成羊。你如果能從此努力改悔,我還可以替你祈禱一番。」悍婦聞聽,抱羊大哭,後悔莫及,當即發誓永不妒夫。巫婆故弄玄虛地要婦人齋戒七日,要全家老少都躲在屋內,不准窺視。巫婆設置了香案,祭祀鬼神,假裝發咒語讓那隻羊還原為人形。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兄弟種田

有兄弟兩人合種著幾畝谷子。谷子熟了,快要收割的時候,哥哥對弟弟說:「咱們先說好怎麼分吧。我乾脆就收取谷子的上半截,你來收取下半截吧。」弟弟不假思索地答應了。當看到哥哥美滋滋地將大捆大捆的谷穗扛回家的時候,弟弟面對著一堆堆的谷子根桿,心裡覺得憤憤不平。哥哥上前開導弟弟說:「不要緊,等明年,你取上截,我收下截,不就一樣了嗎?」第二年一開春,弟弟一再催促哥哥盡早播下谷種,哥哥又給弟弟商量說:「咱們今年就種芋頭吧。」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毒藥‧徐志摩

今天不是我歌唱的日子,我口邊涎著獰惡的微笑,不是我說笑的日子。我胸懷間插著發冷光的利刃;相信我,我的思想是惡毒的因為這世界是惡毒的,我的靈魂是黑暗的因為太陽已經滅絕了光彩,我的聲調是象墳堆裏的夜鴞因為人間已經殺盡了一切的和諧,我的口音像是冤鬼責問他的仇人因為一切的恩已經讓路給一切的怨。

但是相信我,真理是在我的話裏雖則我的話像是毒藥,真理是永遠不含糊的雖則我的話裏仿佛有兩頭蛇的舌,蠍子的尾尖,蜈松的觸鬚;只因為我的心裏充滿著比毒藥更強烈,比咒詛更狠毒,比火焰更倡狂,比死更深奧的不忍心與憐憫心與愛心,所以我說的話是毒性的,咒詛的,燎灼的,虛無的;相信我!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單行道.jpg

這次我離開你 是風 是雨 是夜晚,

你笑了笑 我擺一擺手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拉斯加公路上的雙彩虹.jpg

《喜寶》名列 世紀百強第91。亦舒,原名倪亦舒,兄長是香港作家倪匡。當亦舒一露頭角就迅速成名時,兩兄妹就成了香港文壇上的兩雜奇花。有人稱之為奇跡,說亦舒、倪匡、金庸是「香港文壇三大奇跡」。「金庸創作流行武俠小說,倪匡創作流行科幻小說,亦舒創『流行』言情小說。亦舒於1946年生於上海,祖籍浙江鎮海,五歲時赴港定居,中學畢業後,曾在《明報》任職記者,及擔任電影雜誌採訪和編輯等。1973年,亦舒赴英國修讀酒店食物管理課程,三年後回港,任職富麗華酒店公關部,後進入政府新聞處擔任新聞官,也曾當過電視台編劇。現時為專業作家,並已移居加拿大。

她美麗而豪爽,「有著追求理想的翅膀」,因之她的小說充滿幻想色彩——虛無飄渺,卻又執著而不肯放棄。她更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與觸覺,有擅於將平凡的字眼變成奇句的才華,她的寫作正如她的人,麻利、潑辣,而又快又多,但即使換上十個筆名,讀者也不難一下子從作品中把她辨認出來。至今,亦舒的作品已結集出版的有百餘種,代表作是《玫瑰的故事》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探.jpg

《賴索》名列世紀百強第80。作者黃凡(1950—),本名黃孝忠,中原理工學院工業工程系畢業,曾任職於食品工廠。30歲發表第一篇作品〈賴索〉即獲得時報文學獎首獎,以一鳴驚人之姿踏入文壇。年代產量豐富,出版著作如《賴索》、《傷心城》、《反對者》、《慈悲的滋味》、《都市生活》、《曼娜舞蹈教室》、《東區連環泡》等,寫作面向多樣,政治、科幻、都市……,勇於實驗新奇的寫作手法,最為人所知的〈如何測量水溝的寬度〉一般被論者譽為「臺灣後設小說之始」。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桃‧許地山

《春桃》名列世紀百強第63。作者許地山(1893-1941),筆名落花生,臺灣臺南人。為進士許南英之四子。乙未割臺後,隨父內渡,居閩粵多年,寄籍漳州龍溪。1914年赴緬甸仰光任教。1917年入燕京大學,深造文學。19211月與周作人等成立文學研究會。1923年燕大畢業後,赴美留學,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文學碩士。1925年入英國牛津大學,獲文學博士。1926年回中國,歷任燕大、北大、清華等大學講師、教授。1933年再赴印度留學,其於印度文學造詣尤深。1936年自印回中國後,即任香港大學文學院院長。1941年夏因心臟麻痺逝於香港寓所。許地山為虔誠基督教徒,不特為文學作家,亦為宗教研究學者,著有《道教史》、《國粹與國學》、《扶箕迷信的研究》、《空山靈雨》、《綴網勞蛛》、《許地山選集》等。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鐵漿‧朱西寧

《鐵漿》名列 世紀百強第53。作者朱西寧,原名朱青海,1927年生於山東省臨胸縣的一個篤信基督教的家庭。抗日戰爭爆發那年,他才11歲,便離開家鄉,開始了流亡生活,浪跡於蘇北、皖東、南京、上海等地,斷斷續續地讀書和工作。抗戰勝利後,入杭州國立藝專。1946年,他19歲時,在當時的《中央日報》副刊發表第一篇小說《洋化》。解放戰爭時期加入國民黨軍隊,並隨之去了台灣。他在國民黨軍隊中,從上等兵至上校軍階,先後25年之久50年代登上台灣文壇,是台灣「軍中作家」之一。他曾任台灣黎明文化公司總編輯、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兼任教授,並曾主編《新文藝》雜誌、任職於新中國出版社。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閒談劍橋

昨天的「劍河倒影」反應還不錯,所以今天想來聊聊這所世界第一的大學,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位於英國劍橋郡的劍橋市,是英語世界裡成立的第二所大學。本篇首圖是國王學院的風光。劍橋大學主要由中央行政機構、學系和學院三個部分組成,劍橋最特別的是書院聯邦制大學,也就是說由三十一所自治獨立的學院組成,每個學院擁有獨立的資產和資金來源,而學系負責向學生提供課程、組織講座,在監督委員會監督下進行研究和教學工作。

閒談劍橋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說牛津

有了「閒談劍橋」,更不能不說說牛津大學,這一篇就很簡單的介紹牛津大學的歷史,牛津大學的英文是University of Oxford,位於英國牛津市,是英語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學,雖然牛津大學的確切創立日期仍不清楚,但其歷史可大約追溯到十二世紀末,迄今約有900年,1209年,在牛津學生與鎮民的衝突事件過後,一些牛津的學者遷離至東北方的劍橋鎮,並成立劍橋大學。自此之後,兩間大學彼此之間展開相當悠久的競爭歲月。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