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四韻」這首詩,出自於余光中的《白玉苦瓜》,民國六十年代,正是校園民歌的時代,那時校園中為有別於西洋歌曲的風行潮流,一群年輕人選擇唱屬於自己的歌,自行創作的歌先在校園流行起來,再經由唱片公司的發掘,灌錄為唱片發行於市面,這些詞曲簡單的歌曲,蔚為一股清流,開啟所謂的民歌時代。而民國六十三年,當時仍為學生的的羅大佑,將余光中的<鄉愁四韻>譜成歌曲;六十三年,楊弦也將此詩入樂,並出版專輯。
「鄉愁四韻」這首詩,出自於余光中的《白玉苦瓜》,民國六十年代,正是校園民歌的時代,那時校園中為有別於西洋歌曲的風行潮流,一群年輕人選擇唱屬於自己的歌,自行創作的歌先在校園流行起來,再經由唱片公司的發掘,灌錄為唱片發行於市面,這些詞曲簡單的歌曲,蔚為一股清流,開啟所謂的民歌時代。而民國六十三年,當時仍為學生的的羅大佑,將余光中的<鄉愁四韻>譜成歌曲;六十三年,楊弦也將此詩入樂,並出版專輯。
曾經仔細的想了想,如過照這樣寫靈異紀要的回顧,其實一年最多也不過五顧,還好,並不會占掉太多的篇幅,而且可以為讀者析疑,也可以表達我的故事真締,對以後也頗有助益的,也期待讀者們對此的喜愛!今天打算從《靈異紀要》最新的〈靈異作家〉談起,而以〈某個靈異地點〉做為結束,這樣等於將《靈異紀要》所有的文章,全部瀏覽了一遍,而以鬼月為重新的出發點,也正好是《靈異紀要》滿一年的回顧。
本篇的篇名,本來是蒙古四大皇后,後來想想,還是用「四大斡兒朵」,來的親切,因為「斡兒朵」是蒙古話,原意為氈帳,後來指宮室,成吉思汗一共有后妃40多人,分居在四個斡兒朵中,當然以其正妻孛兒帖地位最高,可是這四宮,各有四位皇后,每一位對成吉思汗而言,都有其意義的,更要說明的是,意義皆不同呢。
成吉思汗‧鐵木真的麾下大將,分有四兄弟:合撒兒、合赤溫、別勒古台、鐵木格,而四勇則為:哲別、速不臺、者勒蔑、忽必來,四子:朮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四養子:闊闊出、失吉忽圖忽、博爾忽、帖木格,但是今天我要談的是四傑,也就是木華黎、赤老溫、博爾忽、博爾朮等四人。
《倪煥之》名列世紀百強第62。作者葉聖陶 (1894~1988) 現代作家、兒童文學作家、教育家。原名紹鈞,字聖陶,主要筆名有葉匋、聖陶、桂山等。江蘇蘇州人。1907年入蘇州公立第一中學堂,1911年畢業後任10年小學教師。1914年開始發表了10餘篇文言小說,1919年加入新潮社,1921年參與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在20年代陸續出版了《隔膜》、《火災》、《線下》、《城中》、《未厭集》等短篇小說集,以及長篇小說《倪煥之》。早期小說大多描寫知識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代表作品如《潘先生在難中》等;後轉向攝取與時代鬥爭有關的重大題材,如《夜》、《倪煥之》等,較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前後的社會現實。他的小說呈現出樸實冷雋的藝術格調。
《將軍族》名列世紀百強第15。作者陳映真1937年出生於台灣,本名陳永善,為了紀念死去的孿生哥哥映真,改名為映真。陳映真從1959年開始創作,主要著作有《將軍族》、《第一件差事》、《夜行貨車》、《山路》等。1968年,陳映真被台灣當局以「閱讀毛澤東、魯迅的著作」、「為共產主義宣傳」的罪名將他逮捕,並判刑七年。陳映真堅持現實主義文學創作,有「台灣良心」和「老靈魂」之稱。陳映真始終是祖國統一堅定的擁護者,1988年,陳映真發起並組建了「中國統一聯盟」,並擔任主席,為兩岸和平統一奔走吶喊。
《長恨歌》名列世紀百強第39。作者王安憶,祖籍福建同安,1954年生於南京。1955年隨母茹志鵑遷居上海。1969年初中畢業。1970年赴安徽插隊。1972年考入江蘇徐州地區文工團。1978年回上海任《兒童時代》編輯,後任中國作協理事、作協上海分會專業作家。
《孽海花》名列世紀百強第32。作者曾樸,曾樸筆名東亞病夫,江蘇常熟人,光緒三十年,與徐念慈等人在上海創立小說林書社,開始長篇小說《孽海花》的創作,小說開頭六回由金松岑(金天翮)執筆,但金松岑不擅長寫小說,後來曾樸接手續成,原本酌定全書六十回,曾樸只花了三個月,一口氣寫了二十回,但在三十五回寫完。
《孽海花》故事場景廣闊,除了中國本土之外,還遠及德國、俄羅斯等國。當時俄國想吞噬中國東北,外交大臣洪鈞出使俄國時,出賣國家利益,為言官所劾。本部小說的主角即是以洪鈞與賽金花(傅彩雲)為出發點。八國聯軍入北京,清廷西逃熱河,命李鴻章與洋人議和,但因德國堅持慈禧太后以命抵命,和議遂陷入困頓。李鴻章求助於賽金花,向與賽金花有舊交情的聯軍統帥瓦德西疏通,終使辛丑條約的簽定問題順利解決。
Summer wine是由Nancy Sinatra & Lee Hazlewood,合唱的一首很美很美的曲子,這首歌曲當然也翻成了各種語言,包括國、台語,不過我喜歡的是它那帶有慵懶的調子中,又有著輕快的旋律,真叫愛不釋「耳」,平心而論,還是英文的好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