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艾摩之火

聖艾摩之火是1985年的《St. Elmo’s Fire七個畢業生》電影主題曲。聖艾摩之火(St. Elmo's Fire),一種自古以來就常在航海時被海員觀察到的自然現象,經常發生於雷雨中,在如船隻桅杆頂端之類的尖狀物上,產生如火燄般的藍白色閃光。 更詳盡的介紹,請參考維基百科: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河畔楓紅.jpg

這首歌其實在詞意及其時代背景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充其量這是一首80年代初期,典型充滿電子合成器各種迷離夢幻音色的歐式抒情歌曲,值得一提的是這首歌的作者 Michael CretuMichael Cretu當年以這首歌紅遍歐亞之後,就沒有更出色的代表性作品。直到1991年他重現江湖,以Enigma()為團名,推出一張專輯"MCMXCA.D.",融合16世紀葛利果聖歌與舞曲節奏,掀起了全球性的高潮,專輯中的單曲" Sadeness Part 1 ",在全世界各地均有極高的排行名次。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道.jpg

孔子家語˙卷九˙七十二弟子解:「然少成則若性也,習慣若自然也。」習慣若自然,這意思不難懂,就是說一旦養成習慣,便像天然生成一般,當然習慣是長期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連物理學的慣性,也是指物體未受外力時,靜者恆靜、動者恆動的性質,故習慣,對一般人而言,可以說是過日子的習性吧!說到過日子的習性,就談到今天的重點了,筆者自從手術出院後,在休養期間,習慣改變了很多,可以從一月份寫的闊別的靦腆呻吟與呢喃,一直到二月份的因變而變乎,三月的深宵夜未眠等等,四個月以來的改變,逐漸的形成了一種新的習性,這種新的習慣,有別於過去,卻也融進了現實的需要。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8-11科工館 (35).jpg

我的老格友們,一看到「格言閣語」系列,一定又以為我又要批評什麼有關部落格的事物了,事實上沒錯,要不然怎叫做「格言閣語」,不過這次我要談的是奇摩部落格的系統維護,基本上而言,奇摩部落格的系統,容錯率很高,是容許自己系統出錯的機率很高,光是一個BLOG SEARCH NO RANK 我反應已經滿週年了,如果沒有意外,我想會無限期的一直壞下去,直到下一位接手奇摩的企業,才有可能修復,或者根本取消這項系統的功能。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6) 人氣()

氤氳樹下.jpg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為中國現代詩人與散文作家,祖籍浙江紹興,與筆者算是老鄉,不過朱自清生於江蘇海州,且青少年時期在揚州度過,遂自稱揚州人,在考取北京大學前,他幾乎都是在江蘇讀書與生活,與浙江似乎沒有什麼淵源。那個年代都很早婚,故朱自清畢業於當時設在揚州的江蘇第八中學高中,並遵父母之命,與醫生之女武鍾謙結婚,而朱自清就讀北京大學時,是新潮社的創社成員,曾參與五四運動,亦曾參加平民教育演講團,1920年,朱自清提前一年從北京大學畢業,其後五、六年之間,任教七所中學,他生活不穩定,年紀輕輕,家庭負擔便很重,而造成了他老成持重的性格,這點從《背影》裡,可以看出端倪。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

 

綠蔓盤樹.jpg

徐志摩,1897115日-193111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後改字志摩,浙江海寧人,中國著名新月派現代詩人,散文家,亦是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的表兄,徐志摩出生於富裕家庭,並曾留學英國,一生追求「愛」、「自由」與「美」(胡適語),這為他帶來了不少創作靈感,亦斷送了他的一生,徐志摩倡導新詩格律,對中國新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徐志摩出生於浙江海寧一個富裕家庭,父親徐申如擁有一座發電廠、一個梅醬廠、一間絲綢莊,在上海還有一家小錢莊,又是硤石商會會長,人稱硤石鉅子,徐志摩18歲時由父母安排,與15歲的張幼儀結婚,隨後遠赴西方求學,對徐志摩來說,這段婚姻並不美滿,張幼儀遠渡重洋到了英國後,才發現徐志摩在旅英期間邂逅了林長民的女兒林徽因(林徽音)。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地球海洋.jpg

1984年,英國歌手菲爾柯林斯(Phil Collins)看到新聞中非洲依索匹亞等地區的人民,長期處於飢荒與營養不良而死亡,遂在聖誕節之前提出構想,由鮑伯蓋朵夫(Bob Geldof)擔任召集人,由數十位當紅藝人以Band Aid」為名共同灌錄單曲義賣,將義賣所得援助非洲饑民,單曲「他們知道現在是聖誕節嗎?」(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 ?)於焉誕生,這張單曲推出後,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迴響,光是英美兩地就賣出約三百廿萬張。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 May 01 Tue 2012 02:08
  • Angie

 

回眸.jpg

搖滾樂史上,英國的Rolling Stones滾石合唱團絕對是偉大的團體,但狂野粗獷的風格,對本地一般大眾而言,卻是無福消受,除了極少數的幾首慢板歌曲,如" As tears go by ",另一首則是" Angie "。這首曲子發行於1973年,平時舞台表演放浪形駭的滾石,難得有如此柔美抒情的作品,立刻引起注目,旋即獲得全美單曲榜冠軍。而歌曲中那位女孩究竟指的是誰?才是話題重點。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洛克藝術

巴洛克藝術是指16世紀後期開始在歐洲流行的一種藝術風格,不僅在繪畫方面,巴洛克藝術代表整個藝術領域,包括音樂、建築、裝飾藝術等等,「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於西班牙語及葡萄牙語的「變形的珍珠」(barroco)作為形容詞,此字有「俗麗凌亂」之意,歐洲人最初用這個詞指「缺乏古典主義均衡特性的作品」,它原是18世紀崇尚古典藝術的人們,對17世紀不同於文藝復興風格的一個帶貶義的稱呼,現今這個詞已失去了原有的貶義,僅指17世紀風行於歐洲的一種藝術風格。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草地上的午餐.jpg

印象派,英語為Impressionism,是於1860年代法國展開的藝術運動之畫風,印象派的命名源自於莫內於1874年的畫作《印象·日出》,遭到學院派的攻擊,並被評論家路易斯·勒羅伊(Louis Lero挖苦是「印象派」。印象派畫作常見的特色是筆觸未經修飾而顯見,構圖寬廣無邊,尤其著重於光影的改變、對時間的印象,並以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做為描繪對象,著名的藝術家有克勞德·莫內、愛德華·馬奈、竇加、皮耶-奧古斯特·雷諾瓦等,其中塞尚後開創了後印象派,在視覺藝術領域的印象派後,很快的便出現了印象樂派、印象文學派等其他領域的類似派別。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