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這個國家的成立,在政治與歷史上,簡單扼要如下:
柬埔寨為中南半島古國,有2000年以上之歷史。西元一世紀時,柬境建立扶南國,奉印度教為國教,故受印度文化影響甚深。9世紀至15世紀出現的吳哥王朝,稱為高棉帝國,國勢鼎盛,文化燦爛,版圖包括今日柬埔寨全境以及泰、寮、越三國之部份地區。歐美列強侵略殖民第時期,1863年後,淪為法國保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40至1945年,日軍佔領柬埔寨。戰後柬埔寨於1953年11月9日脫離法國獨立。初時仍為君權體制,即柬埔寨王國(施亞努時期)。
1970年,由朗諾將軍廢止君主制,成立高棉共和國,但為政亦不長久。1975年4月17日,紅色高棉攻佔柬埔寨首都金邊,建立民主柬埔寨政權,即日宣佈廢除貨幣,把全國所有城鎮居民驅趕到鄉郊,強迫集體務農,並屠殺所有知識分子。紅色高棉即赤柬,獲中共支持,實行極左恐怖統治,當政的三年八個月期間,估計全國五分一以上人口死於饑荒、勞役、疾病或迫害等原因,是20世紀中最血腥暴力的人為災難之一。紅色高棉又多次入侵越南南部,屠殺柬越邊境居民,試圖從越南手上收復下柬埔寨,即湄公河三角洲,該區曾經是柬埔寨故地。
1978年12月,越軍進攻柬埔寨,並於1979年1月7日攻佔金邊,建立新政府──柬埔寨人民共和國。那些傳說中紅色高棉對自己人民犯下的暴行的證據,很快在各地發現,越南人將所有證據公之於眾。另一面,紅色高棉繼續獲中共支援,敗走柬埔寨西北地區,埋下地雷陣,割據一方。1993 年柬埔寨獲聯合國援助,舉行全國大選,親王室的奉比克黨大勝,洪森領導的人民黨屈居第二。經洪森恐嚇威脅後,兩黨組織聯合政府。1993年9月24日,柬埔寨制憲議會通過新憲法,恢復君主制及國名柬埔寨王國,西哈努克重新登基為國王。後洪森發動政變,讓人民黨控制政府。
1995年前後,紅色高棉爆發內訌,波爾布特於1997年被逮捕、審判。隨著紅色高棉的垮台,洪森取得政權,並一直連任到現在,柬埔寨社會逐漸穩定,並開始審判赤柬暴行。雖然洪森主政下,柬埔寨人權、貧富懸殊及貪污問題惡劣,但近年的國民經濟、人民生活水平和國際地位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F%AC%E5%9F%94%E5%AF%A8
水瓶座的神話有四個說法:
寶瓶座的形像是一個持著瓶子在斟酒的美少年伽倪墨得斯,據說他是特洛伊的王子。有一天,他替父親看羊時,宙斯在天空經過,一見伽倪墨得斯即對他迷戀,宙斯變身成一隻老鷹擄走伽倪墨得斯到奧林匹斯山,(有些版本說宙斯派遣一隻老鷹捉走伽倪墨得斯),此鷹就是天鷹座,而伽倪墨得斯從此成為宙斯身旁的倒酒僮。伽倪墨得斯是黎明女神厄俄斯之子,宙斯偷去加尼墨德做倒酒僮。寶瓶座的身份為丟卡利翁(Deucalion),他是少數能夠在黑鐵時代的大洪水中存活的人。寶瓶座為雅典創立者刻克羅普斯(Cecrops),他曾以水對諸神作出獻祭。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F%B6%E7%93%B6%E5%BA%A7
可不可以給我排灣族的
1 傳說:
排灣族關於始祖的傳說很複雜,可能是因為每個貴族家庭都有自己的創造故事、每個聚落都有神話傳說。另外,排灣族人口多又分佈廣,也是使起源故事繁複的原因。起源的故事分成始祖創生傳說和貴族來源兩部分,始祖創生傳說又可分為太陽卵生說、蛇生說、石生說和壺生說。排灣族是封建的貴族社會,卻沒有所謂的總頭目,每個舊聚落都向獨立的王國,貴族就是權力的核心,因此貴族對於自己來源的傳說都很重視,而每個社也都有自己不同的來源傳說。
排灣族分為兩大亞族:Raval和Butsul。除了最北方的Raval亞族認為祖先發源於大武山山脈的大母母山峰之外,其他各部落大都將大武山kavulungan視為文化的發祥地。後來排灣族人逐漸從北大武山往南遷徙,有的則繼續南遷至台灣的最南端,由於地域上的不同,在文化與生活習性上也呈現不同面貌。
Raval亞族因三面比鄰霧台鄉的魯凱族,多與魯凱族通婚,文化、風俗、習慣皆深受魯凱族的影響;繼承制度與魯凱族相同,採長男繼承制,有別於Butsul不分男女的長嗣繼承。排灣族與魯凱族的服飾花紋和頭飾都很相似,使得外人常把兩族人混為一談。Butsul亞族佔排灣族的多數,大致可分為東西南北四個區域性群體。
排灣族各地域性群體由於在歷史上和其他族群亦有互動,因此形塑出不同的特色。南排灣向南拓展至恆春,自18世紀以來與閩南人及客家人有接觸,塑造出南排灣比較為漢化的特色。東排灣與卑南族和阿美族在地理空間上相近,明顯在祭儀、服飾和物質文化上深受這兩個族群的影響。而北排灣及中排灣對外互動少,因此保存了許多傳統排灣文化特色。
參考資料:
‧《台灣原住民史‧排灣族史篇》,童春發撰,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
http://www.tipp.org.tw/formosan/population/population.jspx?codeid=453&type=5
2 服裝特色:
排灣族最引人注目的是華麗的服飾。如果你有機會參加一場排灣族的貴族婚禮,看看那參與盛會的族人,不分男女老少,頭戴裝飾著花草、羽毛、獵物角牙的帽飾。身穿佈滿圖案,一針一線繡上去的琉璃珠或繡線,踩著緩慢的八步舞,端莊典雅的身態在婚禮的會場中梭巡。會驚艷於一個族群把裝飾藝術之美發揮得漓淋盡致!(版權為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所有)排灣族的衣服材料,在古代可能有以樹皮布經過而成簡單形式的衣服,也有以豹、鹿、山羊等獸皮,製作成衣服、雨衣、帽子及足飾等。在使用水平背帶機以後,則以麻類為主要的材料,經採幹莖、紡紗而後整經並織成布料。在未接觸到漢人多色彩的衣服布料之前,皆以單色的布料為主,在緯線上加以變化花紋而後製成衣服。推測約在17世紀荷蘭占領台灣及漢人大批移入台灣之後,具有多種鮮艷色彩的荷蘭毛毯、衣料或漢式衣服,成為吸引族人紛紛採納的對象,又由於外人的毛毯衣料不易換取,因此為貴族階級才可享用多色彩的衣服。
*女子長衣,類似漢式大襟杉的右襟圓領長袖圓擺長衣,一般平民女子不可是以任何花紋,唯有貴族才可施以刺繡、綴珠、貼飾、人像、蛇形紋等為主的花紋。(引自李莎莉,1998:220)
排灣族衣飾文化的織繡藝術,在本質上可說是貴族階級下的產物。以平民的身分來看,貴族所特有之裝飾圖紋,象徵權力。
*常見於排灣服飾上的人像(引自李莎莉,1998:198)排灣族傳統服飾之色彩,最初用苧麻邊知的布料原色是白色,後來利用天然植物做為染料,產生黑色、藏紅色、淺黃色和青藍色等顏色。而服飾上面刺繡的圖紋或點綴飾物,均以紅、橙、黃、綠四色為主。色彩的運用也有限制,頭目所用的布料可為深黑、深藍或大紅色,平民則限用淺黑、淺藍或白色。
參考資料:
‧《排灣族的衣飾文化》,李莎莉著,臺北市:自立晚報社,1993。
‧《臺灣原住民衣飾文化:傳統‧意義‧圖說》,李莎莉著,臺北市:南天,1998。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