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粽子.jpg

農曆五月初五為是「端午節」,是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夏季裡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有二千多年的歷史。端午亦稱「端五」,是因為「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初五,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

這一天也是戰國時代楚國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其由來傳說為,屈原是忠臣,卻遭到政治對手的誣陷,因而被當朝貶謫。因憂國傷時而灰心喪志的詩人在西元前二七七年的農曆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當地老百姓很尊敬這位被貶抑的命官,因此紛紛跳上自己的船隻趕往營救。龍舟競賽就是紀念這個救援的行動。屈原投江以後,民眾以粽子投江餵水族,以免詩人被水族所噬,這是今天端午節吃粽子得由來。而為了紀念他,將端午節又稱「詩人節」。

端午節時值夏季,正是疾病開始流行的季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門口都掛菖蒲和艾草,以及鍾馗的畫像,小孩子身上掛著艾虎的香囊,今日稱為香包,香包除外形活潑多樣之外,也有驅除疾厄,保平安的含意。成人喝雄黃酒,傳說也有避邪、求吉祥的作用。而在台灣有打午時水的風俗,亦即汲取端午節中午的井水,據說有治病的療效,此外,若能在正午時將雞蛋豎立起來,表示來年會有好運道。

端午節可說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重要節慶之一。由現代的眼光看來,祖先對端午節的看法確有其獨到之處:在這初夏蟲疫滋生之際,以端午節提醒大家做好保健的工作。菖蒲、艾草及雄黃酒傳統避疫保健的方式,應可尋求更符合現代的方式進行保健活動,以延續先人的智慧。

 

                                                 (摘自網路整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