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談列子

最近連續寫了好幾篇有關「子」的文章,從告子、鬼谷子到本篇的列子,一共是第四篇了,發現大家對先秦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不是挺有興趣的,可能連聽都沒聽過也說不一定,或者大眾僅停留在孔子、孟子這個階層,頂多再加個管子、荀子等等,就此打住了,這也正常的,現代人對這些人物思想,不會在乎的,銀子與金子重要些,再加上面子,不是嗎?

好了,寫了一些言不及義的詞語,我們來閒談列子,講到列子這個人之前,我們不如先來說說幾句成語,從比較膾炙人口的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杞人憂天、男尊女卑、朝三暮四等等,還有小兒辯日、野人獻曝、歧路亡羊、亡鈇意鄰等等,都是出自《列子》這本書,當然作者應該是列子本人,至少他也是編篡吧,《列子》這本書,蠻好看的寓意很深。

而列子這個人,神祕度也不亞於鬼谷子與告子:列子(公元前四五~前三七五年),名禦寇,春秋末戰國初期人,相傳他曾向關尹子問道,拜壺丘子為師,後來又先後師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得到他們的真傳,修道九年之後,他就能御風而行,《述異記》中說,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風而遊八荒,立秋日就反歸「風穴」,風至則草木皆生,去則草木皆落;《呂氏春秋》說:「子列子貴虛」。他認為「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列子之學,本於黃帝、老子為宗,列子其人其書由前人徵引的資料看,列子應該生活在莊子之前,大致與老子同處一個時代。作為先秦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道家人物,列子雖然家境貧寒,卻追求清靜無為境界,據說於鄭國市井中居住四十餘年竟不為人所知,列子窮而面有饑色,但拒絕鄭國暴虐的執政者子陽饋贈的糧食。其弟子嚴恢問之曰:「所有聞道者為富乎?」 列子曰:「桀紂唯輕道而重利是以亡!」他認為應擺脫人世間貴賤、名利的羈絆,順應大道,淡泊名利,清靜修道。

列子著書有舊本二十篇,多寓言。劉向去其重複,存者八篇,也就是我們現在讀的這八篇,據《莊子》的描繪,列子能禦風而行,這點也許是形容列子,表現出一副瀟灑飄逸的真人形象吧!豈不聞玉樹臨風等句,接下來我們來談《列子》這本書,據前人記載,列禦寇撰有《列子》一書。長期以來,學者圍繞《列子》一書的作者、思想歸屬問題爭論不休。正如其他許多先秦典籍一樣,《列子》也曾經被劃入偽書之列。

不過,該書在漢代歸屬道家則可以肯定,因為《漢書‧藝文志》著錄的《列子》八篇即入道家之類,班固於注中稱之「先莊子,《莊子》稱之」。近有許抗生、胡家聰諸學者重新考證,指出《列子》一書「基本上是一部先秦道家典籍,基本上保存了列子及其後學的思想」。所以,這個結論是可信的。

以下摘自網路的介紹:

愚公移山的故事見載於《列子‧湯問》篇。故事情節雖然並不複雜,但其思想卻是相當深刻的。首先,故事表徵了「道」的永恆性。倘若聯繫其他篇章,即可看出,《列子》不但繼承了《道德經》關於「恆道」的思想,而且從過程論的角度予以發揮,《列子》不但思想深刻,而且文筆生動,讀起來耐人尋味。

該書八篇的每一篇均由多個寓言故事組成,這些寓言故事有人物、有情節,構思奇特新穎,想像力極為豐富,如〈黃帝〉、〈湯問〉篇裡描繪仙界奇景和至人、神人的靈異故事,〈周穆王〉篇記述穆王西遊崑崙山,與西王母觴於瑤池之事,都為後來修道成仙活動提供了思想源頭依據。在人物塑造方面,書中透過調動多種手法,成功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其行文風格以簡潔、深邃見稱,頗有先秦古樸之風,可說是上乘之作。

不僅如此,《列子》一書寓道於事,大量運用寓言故事進行說理,例如書中〈天瑞篇〉記載的「杞人憂天」故事,就頗為生動有趣。傳說春秋戰國時期的杞國有一個人聽說天是由氣體形成的,而日月星辰就漂浮其中,他非常擔心天下來之後自己無處躲藏,於是整日憂心忡忡,茶飯不思。作者借助此類寓言故事,頗為傳神的諷刺了那些眼界狹窄、沒有膽識的行為。再如「鷗鷺忘機」也頗富情趣。

《列子‧黃帝》稱:「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遊,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聞漚鳥皆從汝遊,汝取來,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其中所謂「漚鳥」即「鷗鳥」。故事告訴人們,沒有巧詐之心,異類也可以親近;倘若產生了機巧的企圖,那就事與願違。後人把這個故事概括為「鷗鷺忘機」的成語,比喻淡泊隱居,不以世事為懷。唐代詩人李商隱《贈田叟》有「鷗鳥忘機翻浹洽,交親得路昧平生」之句,而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的《水調歌頭》也有「謫仙人,鷗鳥伴,兩忘機」之詠歎,都是以《列子》「鷗鷺忘機」寓言為典的。

正如《老子》、《莊子》一樣,《列子》一書在歷史上也產生了深遠而廣泛的影響。書中所記載的諸多掌故、寓言,諸如「樂天知命」、「歧路亡羊」、「華氏忘」、「 知命安時」等,由於其形象鮮明,寓義深刻,至今流傳不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