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台灣沒有自己的文化,有的話也是南島文化的殘遺,這點我頂多認同一半,因為文化的範疇太廣了,不能一言以蔽之,否則才是沒文化呢,就來閒談一下台灣的早餐文化,台灣的早餐文化,先不論外來的麥當勞、歐美式早餐,也不談殖民文化的移入式早餐,我們就只談台灣本土自己發展出的傳統早餐,就這個範圍。光是這個範圍,本篇也寫不完,僅能簡單的介紹幾個筆者可以說的出的特色早餐,首先來介紹府城台南的早餐,台灣早期除了農業,仍有畜牧、漁業、養殖等等發展,而整個台南的中心就是未合併前的台南市,所這些特色自然在台南市最能看的出來,且聽我緩緩道來。
台南的早餐可分山線和海線(筆者自己分的),山線的翹楚當然是牛肉系列,而且是本土牛肉,現宰的牛肉清湯、料理,可帶給台灣人一天的精力泉源,而海線則又分為兩派,一為虱目魚派,另一為蚵仔派,雖說都是養殖的,但是海鮮粥,總是有別於虱目魚粥,氣味大不同的。
嘉義的早餐,最特殊的當然是火雞肉飯了,不過山區裡的早餐,指阿里山或奮起湖的還是以清粥小菜為主的,當然小菜的種類,會以當地的特產為主,新鮮的竹筍湯,也是山裡的特色。
高雄的早餐,說來真是大雜燴了,除了上述的早餐外,肉圓(蒸炸皆有)、碗粿、肉粽等等都可以是早餐,可能是工業都市的關係,大家吃的也急,趕上班,吃的也多,要有體力,畢竟高雄的勞工朋友,還是較多的,現在仍不改這個行為,不過越吃越精緻了!
台北的早餐,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當然是以豆漿、燒餅、清粥等等為主,雖說這些東西,全國都吃的到,但是做的道地,還是在台北,不論是南米北麥(中國大陸),到了台灣都有部分的傳承,來來豆漿、四海、永和等等,連鎖店都遍全國了。
台灣的早餐文化,不止是如此的,還有客家特色的早餐,美濃的與苗栗的就有不同處了,宜花東的早餐,也分山海線呢,這些改天都要一股腦兒的整理一番,寫一篇完整的台灣早餐文化,今天不寫的最大的原因,在於求證,是親口求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