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子‧鹿橋

《人子》是鹿橋繼《未央歌》隔了三十年之後的作品,鹿橋以《未央歌》成名,這點著無庸議,但是喜歡鹿橋的作品的讀者,我相信最喜歡的恐怕是這本《人子》,這一點從我認識周遭的朋友中,可以有很明確的「口碑」而得知,為什麼大家都喜歡看這本書呢?因為這是一本淺顯易懂的寓言小說,而且是短篇的,但是所謂的「淺顯易懂」是指文字上的敘述,其義蘊可能就未必了,但是這不影響閱讀的樂趣的。

鹿橋在《人子》前言裡說,這些故事「只要喜歡聽就好,不一定要都懂,不但是聽的人不必都懂,講的人也不必都懂……,這懂不懂的話是指故事裡的意思,不是指所用的文字」,所以你會覺得奇怪,怎麼會連講的人也不必都懂,事實上寓言故事,本身給每個人的感觸,原本就不一樣,而是閱讀者的思考、經歷,以及成長,才會獲得專屬於自己的感動。

《人子》的寫法很像在寫童話故事,書中的環境氣氛,是沒有具體的時間性,人物的陳設簡單,層次也因想像而有不同的深淺,鹿橋自己說的:「描寫的風光、情境,都盡力避免文化同時代的狹窄範圍,好讓我們越過國界,打通時間的隔膜來向人性直接打招呼……。」可是為什麼很多讀者,看完後,會有一頭霧水的感覺呢?這就是先前所說的心境層次的問題了,在這數十年來,有關《人子》的賞析文章很多,甚至連論文也不少,各學者與評論家的觀點,可以說不盡相同,只能說是偶有共識,這算是《人子》比較成功的地方了,不像其他的寓言小說,其「寓」可達「識」矣!

這樣說怕是給格友們,也是一頭霧水,講白些,例如愚公移山這個寓言故事,大家都能很清楚的知道它的義蘊,但是《人子》裡的故事,每個人的感觸就各有各的不同了,更奇特的是有些人的領悟與觀點,竟是南轅北輒的,所以說這本書是很值得一看再看,也值得探討的,《人子》小說中的架構,有很多看似無關緊要的小故事在前鋪陳,而由文中最後的故事收尾,這種架構,就是筆者曾說過的短篇小說的敘事架構。(對不起,應該是倪匡說的,我引用的⋯⋯)

在《人子》的十二篇短篇寓言故事裡,是沒有單一解答的,除了那第十三篇的〈不成人子〉,是最讓人心滿意足的了解,其他的都找不到童話故事裡那種「從此王子與公主,就過著快樂幸福的日子了」這種答案,所以說「寓言」只是一些給小朋友看的,似乎一目瞭然的故事,在人子裡也許不是那麼的清晰,隱含的那一層,每個人都有異同的感受,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閱讀,對其含意也有不同的解讀呢,這就是筆者喜歡這本書的最大因素,下一篇「淺析人子」我們再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洛 的頭像

    蒼穹未央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