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埕大溝頂-割包.jpg

割包,也稱作刈包,平常習慣以臺灣話來讀作「掛包」,為一種發源自福州的小吃,割包以長橢圓扁形麵皮,對摺起來包覆餡料的食物,傳統餡料通常不外片狀五花肉、酸菜、花生粉及香菜這幾樣,也有為了健康因素以瘦肉代替五花肉的,因為其形狀及內餡,所以在台灣亦被稱作虎咬豬。

在台灣的南投埔里,割包賣的很流行,沿著省道路上,怕至少有十數家之多,不過現在是否還是如此?有待查證,近年,台灣商人將這種傳統食物重新包裝,在內餡中變化許多花樣,例如:加入雞排、鱈魚排、牛肉、煎蛋,甚至豬舌等等,因為這個緣故,不少人也暱稱割包為「台灣人的漢堡」,也有人訛傳割包是張飛或諸葛亮發明的,但是這附會的成份較高,應該不是事實。

本篇介紹的割包美食,從北到南,一共介紹了四家名店,都是筆者親口嚐過數次的割包,四家的風味都不錯,各有特色哩!喜歡割包的格友們,可親自嚐試之,如下:

松山割包

松山火車站附近的人氣小吃松山割包,藍媽媽從婆婆手中傳承這份好味道,堅持選用上好食材並費心打造超人氣美味割包,有許多外地客更是慕名而來,松山的美味割包,肥瘦自訂,是五分埔的超人氣美食,割包要好吃其中滷肉是關鍵,滷肉採先炒後滷,將肥肉中的油脂逼出,製作過程長達七至八小時,滷到肥肉和瘦肉分離,嚐起來的口感肥而不膩、入口即化,您還可以依個人喜好選擇肥肉、瘦肉、綜合、綜合偏肥、綜合偏瘦五種搭配,看似簡單的割包背後製作的辛苦,相信嚐在客人嘴裡都能感受到那分堅持品質的用心。

石家割包

石家割包民生東店的老闆娘,是最先把石家割包從小攤轉型成店面式經營,把傳統小吃研究出與眾不同的口味,招牌割包配上八寶湯,搭配出令人滿足的美味,我吃的是臨江夜市旁的那一家,不是夜市內的那家,石家招牌割包,滷汁是精華,招牌割包美味祕訣來自獨家滷汁,醬油、紅蔥、冰糖滷汁長期滷肉而成的濃稠度,讓控肉有著特殊風味,肥瘦任選的搭配,加上特製滷汁滷製的酸菜、雲林北港花生粉,味噌、辣椒醬調製的醬料,割包的特製麵皮鬆鬆軟軟有彈性,吃起來口感豐富。

阿松割包

阿松割包位於台南市國華街三段181號,早年阿松的父親自福州學到傳統割包的做法後,就在民族路赤崁樓附近賣割包,但因為割包做法費時勞力且利潤不高,他的父兄便轉賣羹類,割包因此中斷了數年。直到他當兵回來後,才又繼續割包生意,轉眼就是二十四年了,阿松割包因循福州傳統做法,每天必須熬煮上百斤的肉料、瘦肉、豬舌等,數個小時,煮到爛熟後便加入紅糟、當歸等12種中藥材滷一個小時之後,才能作為割包裡的肉餡。

處理好的肉餡是淺紅色的,夾在白色的割包中,真的是柔軟芳香好入口,對於肉料的處理,阿松強調要選「上選的肉,像經過政府認證的電宰豬肉,才不會有腥味 ,而且餡一定要每天現作,絕對不放隔日」因此為了讓顧客吃到新鮮的割包,阿松從早上到下午都得待在廚房處理肉料,非常辛苦,而且白色的割包皮以前也是自己製作,後來因為生意越來越好,便託人製作,仍然採取手工方式,而非機器處理。其餘配料酸菜和蘿蔔漬也是阿松自家作的呢,還有淋在割包上的芝麻醬,帶著點花生醬的香甜,更添割包風味呢。

春蘭割包

春蘭割包位於高雄市新興區復興一路5號,有分赤肉、焢肉與綜合三種口味,春蘭割包的肥肉,其實也沒有想像中的油膩,因為肉切的薄薄的,不像一般吃的焢肉那樣切的厚厚一塊,皮很Q又有彈性,裏頭的餡料鹹淡適中,酸菜炒得甜甜的帶著脆脆的口感,滷得香香的赤肉的嚼勁和五花肉的軟嫩搭配得相得益彰,五花肉肥而不膩富有膠質,赤肉也是很入味,割包包餡的方式也跟一般割包有點不同,老闆將皮剪開後會先在內裏刷上一層紅紅的辣醬,然後依序放上有顆粒的花生粉、滿滿的酸菜、魯肉、再上一層花生粉最後是香菜,趁熱吃最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洛 的頭像

    蒼穹未央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