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歌的原型

昨天的介紹的Amazing GraceAuld Lange Syne為舉世聞名的二首蘇格蘭節慶民謠,Auld Lange Syne中文譯名為驪歌,在台灣最常是在學校畢業典禮時使用,或者是喪禮時演奏,可是這與驪歌的原型,實在是差很大呢,Auld Lang Syne寫於1711年,或更早於1677年,原歌名與歌詞皆使用蘇格蘭古文字,即蓋爾語所寫成,其本意為「Times gone by」。

Times gone by直意為「Old Long Since」,中文譯為「時光流轉」,在蘇格蘭,此曲為新舊年跨年時,必唱的歌,午夜倒數時,不論是在家中、收音機、電視台或廣場一定播放或吟唱這首歌,有送走舊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之意,不像中文驪歌那麼感傷。

原文譯有許多版本,以下為較普及的版本,我們可以從歌詞中體會這首歌的意涵,特別是最後一句歌詞:

 

Should o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never brought to mind?

Should o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days of auld lang syne.

For auld lang syne, my dear

For auld lang syne

We’ll tak a cup o’kindness yet

For auld lang syne

And surely ye’ll be your pint stoop

And I’ll be in mind

We’ll tak a cup o’kindness yet

For auld lang syne.( Times gone by)

 

驪歌這首曲子,在華人世界裡,真的用法很另類,筆者曾在「末代皇帝」的影集裡聽到,其場景為一正式結婚舞會,乃日本關東軍替偽滿洲國皇帝溥儀之弟溥傑舉辦的,也曾在「上海灘」裡的舞會聽到,好不奇特!而近幾年來,被喻為香港教父電影的「無間道」,(Infernal Affairs前傳「無間II」中,也出現過。

 

無間道II的用法也很創新,簡述如下:

「已掌控黑幫四年的黑幫老大倪永孝(吳鎮宇飾),欲除去勉強聽命於他的五名黑幫頭子黑鬼、文拯、國華、甘地與韓琛(曾志偉飾)以報四年前殺父(前黑幫老大倪坤)之仇並永絕後患,遂教嗦殺手兵分五路於當年父親被殺的同一時刻屠殺此五人,在慘絕人寰的殺戮之時,影片中故意安排屠殺黑鬼的殺手於郊外挖地活埋他,在黑鬼驚慌恐懼臨死的表情下,殺手以悠哉 之態的拿出口琴吹奏舉世聞名的蘇格蘭民謠「驪歌」(Auld Lang Syne),鏡頭銜接其他四人被殺的殘忍鏡頭,曲調充滿瘋刺與輕浮,刻意將此幕營造成黑道相殘的殺手輓歌。」

 

另有一部電影「向左走向右走」同樣使用Auld Lang Syne為插曲,但是與無間道不同的是該導演的用法,與原蘇格蘭曲中之失而「可」得的意境較為相似。而無間道的導演,在「無間道I」電影中,也有不用「驪歌」表離別的橋段:在劇中,警察派至黑幫臥底的梁朝偉飾演的陳永仁與黑幫派至警察局臥底的劉德華飾演的劉建明,在二人對峙當中,陳永仁被另一名亦由黑幫派至警察局臥底的黑幫份子擊斃,之後,陳永仁身份大白,警察署給予厚重追悼,在其喪禮上,電影導演安排了二位蘇格蘭風笛手演奏一首離別民謠:「餘燼」,亦能表達當時哀傷的情境。

 

順便秀一下「餘燼」的歌詞:

營火已經成為餘燼,耳邊猶聞歡樂聲。今晚更當精誠相愛,願君為我我為君。餘火瑩瑩催人入夢,滿心歡喜不言中。今晚鑄成無邊友情,願君安睡到天明。

 

後記:

最後再補一個電影「魂斷藍橋」,它的主題曲也是「驪歌」,也就是蘇格蘭民謠「Auld Lang Syne」的原型呢。本文部分段落文句,摘錄自昨日網站,特此申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