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濟橋.jpg

《鴻門宴》這部電影,真正的名字應該是《鴻門宴傳奇》,但是大家都稱它為《鴻門宴》,原因無它,就是該影片一開始上幕之時,出現了「鴻門宴」三個大字,卻在大字旁出現「傳奇」兩個小小字,一個不注意,電影就改名字了,不過,筆者認真看完這部片後,深深的覺得稱為《鴻門宴傳奇》是對的,名符其實,若稱《鴻門宴》則大大不妥,為什麼呢?請看下列幾家報館

、媒體的評價,就可以嗅出一些端倪。

 

《重慶商報》評價:這部原本應當講述「三年並肩反秦,四年楚漢相爭」的影片,卻在李仁港的操刀下,成為一部講訴一個犯傻青年「項羽」,分別被三個文藝青年「劉邦」、「張良」、「范增」逼上絕境的故事。

 

《鳳凰網》評價:《鴻門宴》老戲骨比謀,小夥子拼帥。

 

《京華時報》評價:影片對於「鴻門宴」的經過及前後的歷史進行了顛覆性的改編,李仁港導演不按史書套路出牌。

 

《武漢晚報》評價: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場飯局《鴻門宴》原來是一盤沒有下完的棋。

 

《重慶時報》評價:男色盛宴。

 

以上這些媒體的評價,雖非貼切無比,卻也絕非空穴來風,筆者來做一些補充,如下:

 

一、秦末、楚漢相爭時,兵器不可能用不銹鋼材質,武器也不會那麼花俏。

二、服裝、圖騰等完全顛覆該時期應有的傳統文化,已經很誇張了。

三、電影情節採倒敘法(筆者最愛),可是被導演的「歷史」觀,搞成穿越劇了,甚至有科幻時空與霹靂布袋戲的感覺。(下棋吐血、太傅職位…)

四、博浪沙刺秦變成三路人馬……,項羽提早稱項王……(項梁不見了)

五、圍棋的下法不是那樣下的,學學日本的棋靈王吧!(好像西瓜棋…)

六、鴻門宴上沒有半道菜,連酒也只有幾杯,反而變成下棋……。

七、霸王別姬與烏江自刎變成連袂共黃泉,四面楚歌變成蕭笛二重奏。

 

………總之,真要寫可以寫不完,導演實在太神奇,要重新定義鴻門宴,這片子當然應該叫做《鴻門宴傳奇》,叫《鴻門宴》的話,司馬遷可能會「嘔血」還魂抗議,改得太離譜了,事實上以筆者的歷史素養與文學厚度來評價,這《鴻門宴傳奇》結合了風塵三俠(唐朝、虯髯客)、金庸武俠(天龍八部)霹靂布袋戲(下棋下到吐血)、香港黑幫(可能被陳小春的形象影響)……等等

的綜合體,電影其實撇開始史實記載與歷史環節來說,我覺得很好看,至少有八十分的水準,但是,若加入的話,這部片就成了無厘頭的笑話了。

 

至於有些影評家寫道:「………《鴻門宴》劇作上之所以比李仁港以前的作品靠譜是因為他在這裏盡可能地尊重了歷史,包括人物的性格……」,我覺得這位影評家對這段歷史了解的太薄弱了,事實上「尊重歷史」,不到三十分………,而「人物的性格」也不滿五十分,至少我認為如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洛 的頭像

    蒼穹未央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