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652.jpg

生活在台灣的人民,到底是不幸?還是有幸?其實這種問題,根本是不用討論的,也是沒有答案的,具體來說,這其實不是個「問題」,因為缺乏了許多要去評價的「標準」與「定義」,簡單來說什麼是「幸」?什麼是「不幸」?就算將「標準」定義明確了,那「台灣的人民」指的又是哪一個「時期」的「人民」?所以,像這類發散性的問題在先進的歐美國家,就連政治人物都很少會拿出來「說嘴」的。不過,在我們這種「政治信仰」的國度裡,這些類似的「議題」總是不斷的被那些「政客」、「名嘴」與「媒體」拿來炒作……,而且樂此不疲……,為什麼呢?因為有效,可以達到他們的目的,所以小如螻蟻,大如巨象……都是可資利用的,反正都是那張嘴 ……名嘴、政客、媒體們,不分藍綠的……都會利用「多數無知」、「錯誤共識效應」、「認知偏誤」與「團體迷思」…… 等等,不過這樣說對於「藍方」比較抱歉 ……,因為玩弄這些招數的「功力」,很顯然的不如「綠方」,而且在資源與數量上,也遠遠的不及……更別說到「團結一致」這種神話了,會說這些話 ……,絕對不是蒼穹樓主西河先生變「藍」了,或是選邊站了…… 都不是,筆者只是闡述一個事實…,一個不爭的事實。

 

 

會寫上這篇文章,坦白說……是被逼出來的,這幾年以來,不看電視可以杜絕許多狗屁倒灶的新聞,但是在網路社群暨網路上各類資訊平台的分享上,卻也避也避不開,這實在是台灣人的悲哀……怎麼說呢?因為全世界只有台灣的政客、名嘴、媒體(應該說泛媒體,因爲還包含了主播、網軍、記者、自媒體……等等。)會這麼的使用與散播「有目的的訊息與解讀」來操弄我們「純樸」的大眾,年輕人畢竟年輕,容易被操弄洗腦……老人家有著歷史包袱刻板的投射與移轉(講白了就是政治信仰),而中年人?那就各自解讀囉!但對於筆者這種屬於理性的「沉默螺旋」中間份子而言,看到這些「現象」,每天被「疲勞轟炸」得真的快要去看「身心科」了,只好寫一篇文章來抒發ㄧ下,佔據「網路空間」之一隅……極微小之「滄海之一粟」角落……,讓有「幸」路過之人,可以目睹一下,在台灣的云云眾生之中,還是有人是不會受「影響」的;有著「理性判斷」、「邏輯思維」與「正面思考」的人還是存在著……。

 

 

今天要舉個例子來解悶,或者說是「看法」吧!就舉去年八月刮起的「韓風」說起吧……那是個「點」……,去年選舉,韓國瑜先生(在這之前,筆者並不知道他是誰?但是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我們這種人,並不重視政治人物。)做到了不可能的任務,當選了高雄市長,而從此也話題不斷的延續至今……,從一個算是默默無聞的高雄市長參選人,到了當選市長後被「某些特定或所屬各個不同的陣營『們』」的「諸多因素與考量」被拱為國民黨的總統參選人之後(有夠繞舌,但是真的是這樣子……),高人氣的民調開始逐漸的下滑……至今,到筆者截稿為止,從各家的「民調」來看,蔡總統幾乎可以說是篤定當選連任,沒有懸念了,呵呵,落差有這麼大嗎?從一人救全黨,到全黨救一人?坦白說,筆者我個人是不相信的,不相信的是「民調」,與支持藍綠沒有半毛錢關係,今天要談的也是跟「民調」有關的「沈默螺旋」……而且是「台灣式」的、特有的「沈默螺旋」,不要懷疑,我們台灣有很多「東西」跟別人是不一樣的,很特別。

 

 

所謂的「沉默螺旋」理論,請參照備註一,而台灣式的「沈默螺旋」……筆者認為有些不同,請耐心的聽筆者娓娓道來 ……首先,因為台灣的民「調」,本身有著太多的民「調」,第一個「調」是四聲調(調查),第二個調是二聲調(調整), 因為要影響民調,用民調去帶風向,吸引一些「領頭羊」式的「群體迷思」效應,所以媒體們的民調,除了基本上的「 機構效應」之外,從民調統計上做了許多的手腳 ……,包含了「樣本母體篩選」、「民調提問方式與歸類」、「特別加權指數」、「民調時間」、「手機與市話」……等等,這些「調整」後的民調結果,可以完美到完全符合「需求」……符合要求者的目的,而且效果很好,至少在同溫層中可以凝聚,進而擴散至周邊鄉愿理盲的民眾(這些民調配合網軍多元化的散播,再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白的變成是黑的,一點也不意外)。

 

而因為目前台灣百分之八十的媒體(昨天藍營的政治人物說是九成,筆者認為是高估了),坦白來說是偏向當前的執政黨的,所以造成中立或淺藍的媒體,也因為這些眾「民調」結果,而陷入了另類的「沈默螺旋」,只是這個螺旋並不是用「沈默」來表達……而是用「追隨」與「認同」來發表他們的「民調」也跟眾媒體是相同的。這樣才不會與「眾」不同。(當然有極少數的媒體是不可能『追隨』的,所以成了媒體孤鳥,也成了NCC關注的對象,罰個錢算是很基本的囉,沒要你勒令停業就很不錯了,當然主因也是因為這些媒體的顏色不對……)

 

 

回到民調的話題吧,既然不相信民調,那事實是什麼呢?事實當然沒有人能知道,只有到明年投票的當天開票結果才能「恍然大悟」囉!(更何況連『中選會』主委都是有『政黨』的,這也是個加強版的變數,去年的選舉不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只是有太多的現象,讓沒有政治信仰、有點智慧與有點邏輯的人,都不會盲目的相信那些「眾」民調,反而會把這些民調當作『反』參考,如果真如民調顯示的那麼「樂觀」,那眾「名嘴」、「媒體」、「政客高官」與「1450的網軍」們,怎麼還如此的夙夜匪懈、盡心戮力?當然,您們可以說「落井下石」的往死裡打,免得「死灰復燃」……才是穩操勝算,不過這些行為對於「中間選民」而言,反而是有「物極必反」的效果喔!對於筆者而言就是……,否則又怎麼會寫出這篇「大逆不道」的文章呢?

 

 

後記:寫完這篇文章之後,心情變得舒暢無比,至於明年大選的結果如何?反而並不是太在意,因為在台灣選舉的結果,通常是遵循「庸眾的迫害」式,選民何時能「覺醒」呢?筆者也不知道,只知道明年的選舉,應該是藍綠支持者各自歸隊(假設藍綠對決,沒有關鍵的第三方),中間選民決定勝負,也就「眾」民調中,遲遲不表態的那三、四成民眾,別以爲中間選民就有智慧,否則台灣怎麼會退步到這般田地?以筆者而言,算是社會中堅份子,也算是有知識且有些智慧的選民了,明年我會去投票的……去投給一個我並不喜歡的人,也不認為這樣的選擇會讓台灣變得多麼發大財,我投票的目的只是不想讓台灣再往下沈淪了,說得白話些,止血……不期待台灣多健康,至少先止血,血再流下去就完了,當然,如果社會大眾多數的結果是「完」了,那筆者我也只能接受囉!這時就是「庸眾的迫害」啊!呵呵。

 

備註一:沉默螺旋(英語:spiral of silence)主要概念是:如果人們覺得自己的觀點是公眾中的少數派,他們將不願意傳播自己的看法;而如果他們覺得自己的看法與多數人一致,他們會勇敢的說出來。而且媒體通常會關注多數派的觀點,輕視少數派的觀點。於是少數派的聲音越來越小,多數派的聲音越來越大,形成一種螺旋式上升的模式。

備註二:多數無知(英語:Pluralistic ignorance)是一個社會心理學術語指人們私底下不接受一些規則,卻跟著這些規則行事,因為他們以為大家都同意。

備註三:錯誤共識效應(英語:False consensus effect)是指人們傾向把自己的思維方式投射向他人,假設所有人以同一方式思考。統計數據顯示,這種推測的相互關係不成立,因此達成共識可能只是錯覺。

 

備註四:團體迷思 (英語:Groupthink)指的是團體在決策過程中,由於成員傾向讓自己的觀點與團體一致,因而令整個團體缺乏不同的思考角度,不能進行客觀分析,團體迷思可能導致團體作出不合理、甚至是很壞的決定,部份成員即使並不贊同團體的最終決定,但在團體迷思的影響下,也會順從團體。

 

備註五:認知偏誤(英語:cognitive bias)是指特定模式的判斷偏差,主要是由於人們以根據主觀感受而非客觀資訊建立起主觀以為的社會現實所致。認知偏誤可導致感知失真、判斷不精準、解釋不合邏輯,或各種統稱「不理性」的結果。

 

IMG_065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洛 的頭像

    蒼穹未央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