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耕品彙・序

筆耕網誌十餘年來,一直將〈蒼穹未央〉部落格的十大單元分類,當作是十本不同內涵、不同類別的書籍,所以筆者很自然的會幫自己的「書」寫序,而且應該算是「自序」才是,不過那天發現〈筆耕品彙〉這個單元,並沒有專文介紹過,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個單元,約是十年前在隨意窩時,合併別的單元之後的「產物」……但是本質上並沒有變,它還是以小說為主的「單元」,只是將短篇小說、長篇小說與系列小說合而為一,而將靈異小說獨立出去成爲〈靈異紀要〉如此而已……既然已經發現這個「缺口」,自然要將「序」給補上,於是有了這一篇……。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雜文隨筆(108)

三十年前,買了一本〈三月的哲思〉,因為我是三月出生的,後來因書中的一首詩句觸動而寫了〈報館風雲〉這部小說……「二十歲的生命,憑了熱情,想做一次整批的交易,把心靈掏出來,向那個幻想之藍色湖中丟去……湖太小了,激不起深邃的火花,心靈也像影子一樣地給彈了回來,三十歲時,卻又落寞了,什麼都不想要了,於是把心靈撕得障碎地,任意而亂七八糟地丟向那漫然的天空而去……也不知它飄了多久,也不知它落了多久,四十歲時,猛然地才又想把那些碎片拾回來,補綴而成一朶完美而眞實的花朶……可是東湊西湊,總是有一塊放不進去,總是有一塊鑲不進去,最後我哭了,哭着又重新把一切碎片都丢了出去,只是這一次我沒有把它丟向空中,却把它深深地埋向了地下,因爲這次我不要叫它再次地落下,免得我還要費力地重新去拼湊。」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拷問歷史(四)

中國的儒教既然從現代哲學角度來說,屬於無神論,它自然就沒有「神」,但沒有「神」怎麼能稱為「教」呢?有辦法,還是「天人合一」的辦法,除了上帝是「天」外,其他「眾神」就是由「人」來擔當此任,並取名為「聖」。第一位的,相當於耶穌的叫「至聖」,其他各有所司的人,即相當於耶穌下面那些聖徒的人,可分別按他們所司內容叫「武聖」、「智聖」等,比聖次一點的,叫「賢」。聖賢們主要幹什麼呢?就是「代天而語」、「替天行道」。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拷問歷史(三)

我們為什麼不能請古人,特別是古聖賢來我們這個時代說說話呢?為此,我可以像但丁寫《神曲》那樣,開一個科幻小說似的頭:「在我人生中途的時候,我忽然來到時光隧道的這一頭。 陽光瀉洩在生機勃勃的花草上, 我沿著智慧樹蔭信步悠遊。在那一排排光耀千古的祠廟前, 先聖先賢們一個個在向我招手,他們在看到中國的現狀後,有很多的想法要和我探討研究……。」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總編氣節(60)

記得上一節提到總主筆時,我用的是「風格」,而本篇總編輯用的是「氣節」……其實風格與氣節他們當然都有,我想表達的是主筆可以自由揮灑風格,不必受到氣節的影響,什麼叫做不用受到氣節的影響?因為他們的職位不必承受許多「關照」,也不用管理那麼多必須協調的人,只對自己寫的文章負責,而總編輯呢?恰恰正好相反,整個諾大的編輯部從地方版到全國版,從政治到財經,從記者到編輯,甚至從電傳到微縮影……總之,總編輯要掌管整個報社的編輯、採訪與編務這三大塊區域,我之前曾說過編輯不是人幹的……那麼總編輯該用什麼形容詞呢?反正絕對是大魔王中的超級大魔王,總編不是人人都想當的……通常想當的不夠格,夠格的卻不想當……。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主筆風格(59)

您知道報社有個一級單位言論部嗎?就是專門負責寫社論的那個部門,言論部與編輯部平行,所以總主筆的級別與總編輯、總經理、主任秘書、印務總監等等高階主管一樣,都是直接對社長與發行人負責,可是卻不用每天開社務會議……基本上言論部的成員也十分單薄,印象中不曾超過五人……這是我後來調任財務課長時,從薪資表上得知的,除了總主筆是專職外,剩下的主筆有些還是兼職的,助理也是與總編輯共用,是一個十分清閒的衙門……但是職權卻相當高,全職主筆的薪資,甚至高於資深編輯與主編同等級,言論部通常是規模較大的日報才會設置……平常的報社應該不需要這個部門⋯⋯頂多是主筆室,除了中央日報之外。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孔銅像.jpg

從小,除了每天必看的孫中山和蔣中正的銅像,孔子銅像應該可以排第三了,不過蔣中正銅像有站有坐、會騎馬會抬手、穿馬掛也著軍裝的姿態萬千,而孔子銅像甚為統一呆板,總是同一副老臉孔又同一套衣飾,駝著背交叉著雙手……,對於孔子的樣貌我沒有太多意見,但是我的疑惑在:孔夫子的鞋。(請看首圖所示)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Toy soldiers

光從歌詞字面上來看,其實看不出這首歌曲講的是青少年的吸毒問題,毒品控制人們,就像小孩支配玩具一樣,〈Toy soldiers〉玩具兵的誕生,源起於唱片製作人 Michael Jay 有天隨手翻開歌手 Martika 瑪蒂卡的筆記本,發現了一首歌詞……瑪蒂卡寫的是她有一位好友,正在和古柯鹼毒癮搏鬥。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Silent lucidity

清醒夢(Lucid Dreaming)是在意識清醒的時候所作的夢,又稱作清明夢,清醒夢跟白日夢並不相同,清醒夢是作夢者於睡眠狀態中保持意識清醒,白日夢則是作夢者於清醒狀態中進行冥想或幻想,而不進入睡眠狀態中。清醒夢一詞首先由荷蘭醫生Frederick Van Eeden1913年提出,在清醒夢的狀態下,作夢者可以在夢中擁有清醒時候的思考和記憶能力,部份的人甚至可以使自己的夢境中的感覺真實得跟現實世界並無兩樣,但卻知道自己身處夢中。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拷問歷史(二)

因孔子而談儒學的由來和演變,追述了中國儒學產生及演變過程,即產生於「亂世裡的夢」,經過了由貴族子弟的修養之學到統治者的治國之學再到政教合一的大一統教義三次演變過程,分析了形成儒學占統治地位的中國文化之哲學基礎和社會背景。系統批判了儒學教義中的「仁義禮智信」倫理道德規範。將孔子對中國文化的意義高度概括為一句話:中國五千年歷史,前半部由我改纂、後半部因我改變。 因華佗而談生命意義,提出了重視、熱愛生命為人類最高道德。中醫現代化只是一個偽命題,並指出了當今「中西方文化對比」中的重大誤區──將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現代文化進行對比。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