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奇觀 46.jpg

電腦病毒是一種在用戶不知情或批准下,能自我複製及執行的電腦程式;電腦病毒往往會影響受感染的電腦的正常運作。

 

由於世界作業系統桌面環境90%的市場都由是使用微軟Windows系列產品 ,所以病毒作者紛紛把病毒攻擊物件選為Windows。製作病毒者首先應該確定要攻擊的作業系統版本有何漏洞,這才是他所寫的病毒能夠利用的關鍵,而Windows沒有行之有效的原生安全功能,且使用者常以管理員許可權執行未經安全檢查的軟體,這也為Windows下病毒的泛濫提供了溫床。對於LinuxMac OS作業系統,使用的人群比較少,病毒一般不容易擴散。大多病毒發布作者的目的有多種,包括惡作劇、想搞破壞、報復及想出名與對研究病毒有特殊嗜好。病毒主要透過網路瀏覽以及下載電子郵件以及可移動磁碟等途徑迅速傳播。

 

電腦科學裡,電腦病毒是類似生物病毒一樣的程式,它會複製自己並傳播到其他宿主,並對宿主造成損害。宿主也是程式,通常是作業系統,從而進一步傳染到其他程式、其他的電腦。電腦病毒在傳播期間一般會隱蔽自己,由特定的條件觸發,並開始產生破壞。電腦病毒具有的不良特徵有傳播性、隱蔽性、感染性、潛伏性、可激發性、表現性或破壞性,通常表現兩種以上所述的特徵就可以認定該程式是病毒。電腦病毒的生命周期為開發期→傳染期→潛伏期→發作期→發現期→消化期→消亡期。

 

傳播性

 

病毒一般會自動利用25電子郵件埠傳播,利用物件為微軟作業系統捆綁的Outlook的某個漏洞。將病毒自動複製並群發給儲存的通訊錄名單成員。郵件標題較為吸引人點選,大多利用社會工程學如「我愛妳」這樣家人朋友之間親密的話語,以降低人的警戒性。如果病毒製作者再應用指令碼漏洞,將病毒直接嵌入郵件中,那麼使用者一點郵件標題開啟郵件就會中病毒。

 

隱蔽性

 

一般的病毒僅在數KB左右,這樣除了傳播快速之外,隱蔽性也極強。部份病毒使用「無處理程序」技術或插入到某個系統必要的關鍵處理程序當中(工作管理員中的處理程序內,無法關閉的就是了),所以在工作管理員中找不到它的單獨執行處理程序。而病毒自身一旦執行後,就會自己修改自己的檔名並隱藏在某個使用者不常去的系統資料夾中,這樣的資料夾通常有上千個系統文件,如果憑手工尋找很難找到病毒。而病毒在執行前的偽裝技術也不得不值得我們關注,將病毒和一個吸引人的文件捆綁合併成一個文件,那麼執行正常吸引他的文件時,病毒也在我們的作業系統中悄悄的執行了。

 

感染性

 

某些病毒具有感染性,比如感染中毒使用者電腦上的執行檔,如exebatscrcom格式,透過這種方法達到自我複製,對自己生存保護的目的。通常也可以利用網路共享的漏洞,複製並傳播給鄰近的電腦使用者群,使鄰里透過路由器上網的電腦或網咖的電腦的多台電腦的程式全部受到感染。

 

潛伏性

 

部份病毒有一定的「潛伏期」,在特定的日子,如某個節日或者星期幾按時爆發。如1999破壞BIOSCIH病毒就在每年的426爆發。如同生物病毒一樣,這使電腦病毒可以在爆發之前,以最大幅度散播開去。

 

可激發性

 

根據病毒作者的「需求」,設定觸發病毒攻擊的「玄機」。如CIH病毒的製作者陳盈豪曾打算設計的病毒,就是「精心」為簡體中文Windows系統所設計的。病毒執行後會主動檢測中毒者作業系統的語言,如果發現作業系統語言為簡體中文,病毒就會自動對電腦發起攻擊,而語言不是簡體中文版本的Windows,那麼你即使執行了病毒,病毒也不會對你的電腦發起攻擊或者破壞。

 

表現性

 

病毒執行後,如果按照作者的設計,會有一定的表現特徵,如CPU佔用率100%,在使用者無任何操作下讀寫硬碟或其他磁碟資料,藍白當機滑鼠右鍵無法使用等。但這樣明顯的表現特徵,反倒說明被感染病毒者發現自己已經感染病毒並對清除病毒很有說明,隱蔽性就不存在了。

 

破壞性

 

某些威力強大的病毒,執行後直接格式化使用者的硬碟資料,更為厲害一些可以破壞引導磁區以及BIOS,已經在硬體環境造成了相當大的破壞。礙於字數請自行參閱下列深入介紹: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9B%BB%E8%85%A6%E7%97%85%E6%AF%92

 

 

初期政策:

 

他擔任國家元首前兩年,亦即蔣經國生命的最後兩年,面對國內澎湃之民情,政府開始推動各項政治改革,包括思想自由新聞自由學術自由198947日,鄭南榕為抗議政府對言論自由的箝制自焚。19902月,國民黨內爆發二月政爭19907月,李登輝召集朝野各黨派,開「國是會議」,徵求各界意見作為憲政改革參考,配合是年「三月學運」之學生運動的要求,解決第一屆資深中央民意代表,包括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退職問題。19915月,宣佈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並開展第一次修憲,制定憲法增修條文,使各中央民意機關得以換屆改選。

 

推動民主:

 

中華民國的民主改革即快速進入接近完成的階段。日本學者若林正丈認為,「如果以1992『萬年國會』告終為第一階段;那麼,第二階段是94台灣省台北市高雄市長選舉的實現;第三階段則為總統選舉的實現。」這三階段改革都是在李登輝總統任期內完成的。關於總統選舉的方式,國民黨一度有委任直選之草案(類似美國總統大選之選舉人團票),李登輝後來主張全民直選,但由於國內意見不一,在1992年的國民大會修憲過程中,以上提議並未通過。1993年,以李登輝為首的主流派取得了國民黨黨內的領導權,並在19947月召開的國民大會會議中,決定自下屆(第九任總統)開始,實施正副總統直接選舉。

 

獨統懷柔:

 

在統獨立場上,身為中華民國國家元首,執政的國民黨黨主席,李登輝代表中華民國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一個政治實體,且於公開場合多次表露要實現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理想。19882月,他在繼任後的首次記者會上說:「只有一個中國而沒有兩個中國的政策。只有一個中國,我們必須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199010月,李登輝又表示:「中國只有一個,應當統一,也必須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任何一個中國人都不能自外於「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責任,也不應自外於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努力」。1991,李登輝主持下的國家統一委員會通過了《國家統一綱領》(國統會、《國統綱領》於20062月被時任總統陳水扁下令終止運作、終止適用),在《國統綱領》中,為了安撫外省人中的保守派,寫有「台灣固爲中國一部分,大陸也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樣的說法。

 

傾向台獨:

 

在當選民選總統後,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壓迫,李登輝對兩岸關係的態度發生了變化,也漸漸愈發傾向台灣獨立的呈現。19997月,他在接受德國之聲錄影專訪的時候,提到海峽兩岸的關係,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這也就是著名的「兩國論」。他在受訪時這樣表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洛 的頭像

    蒼穹未央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