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畫家列表,收錄出身或活躍於台灣的著名畫家。除了台灣本土畫家之外,其中包括數位擁有其他國籍的藝術家(如日本)。這些人經常也同時擁有雕塑家或其他藝術家身分,可統稱為美術家。此外晚近的畫家常有許多複合媒材或是插畫作品。此列表包含部分插畫家與傳統畫師,但不包含動畫師與漫畫家。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7%95%AB%E5%AE%B6%E5%88%97%E8%A1%A8
大明宮始建於貞觀八年(634年),是唐長安城的三座主要宮殿中規模最大的一座,稱為「東內」。自唐高宗起,唐朝的帝王們大都在這裡居住和處理朝政,作為國家的統治中心,歷時達二百餘年。唐朝末期,整座宮殿毀於戰火,其遺址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城區的北郊。1961年,大明宮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大明宮是唐長安城三座主要宮殿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始建於貞觀八年(634年),原為唐太宗為其父李淵修建的夏宮永安宮。貞觀九年(635年)李淵去世後,改稱為大明宮,又稱「東內」。唐高宗繼位後,認為原來居住的太極宮過於潮濕,便於龍朔二年(662年)對大明宮進行了大規模擴建,更名為蓬萊宮,併入住其中。咸亨元年(670年)宮殿再次改名為含元宮,神龍元年(705年)復名大明宮。
自唐高宗開始,大明宮成為國家的統治中心,歷時達234年。整座宮殿的規模宏大,建築雄偉,王維詩句「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描繪了當時的盛景。中唐和晚唐時朱泚和黃巢先後據此稱帝。唐僖宗時,大明宮屢遭兵火,最終於乾寧三年(896年)被燒毀。數年後,因為戰備的原因,宮殿的遺迹也都被拆除,此後便成為一片廢墟。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A4%A7%E6%98%8E%E5%AE%AB
太極宮,唐皇宮名。為唐代皇帝在京師長安的正官,故又稱京大內或大內;又因其位置在大明宮之西,亦稱西內。建於隋初開皇二年至三年(582年—583年),隋稱大興宮,唐改稱太極宮。位於宮城的中央,東臨東宮,西連掖庭宙,南接皇城,北抵西內苑。東西寬1285米,南北長1492.1米,面積1.9平方公里,約相當今北京明清故宮的近三倍。宮牆四面共有十門。南面五門,中為承天門,次東為長樂門、永春門,次西為廣運門,永安門。東面一門,為通訓門。西面二門,南為通明門,北為嘉猷門。北面二門,中部稍西為玄武門,偏東為安禮門。宮內建築採取以中軸線安排主要殿堂。
其他建築分列東西,左右對稱的布局.根據傳統曲前朝後寢的皇宮建築制度,朱明門以外,以承天門,太極殿為主,是皇帝舉行大典活動和主要視朝聽政之處。朱明門以內,以兩儀殿、甘露殿為主.是皇帝日常接見大臣之處。宮中另有武德殿、承慶殿、萬春殿、立政殿、千秋殿,神龍殿、凌煙閣、功臣閣、凝雲閣、彩絲院、歸真觀、望雲亭等殷、亭,院、閣三四十所,並有山池院、山水、池閣,四海池等多處風景園林建築。隋文帝與唐高祖、太宗均居住於此宮聽政。為隋初和唐初時期封建政治活動中心。此後,唐高宗、中宗、睿宗、玄宗、僖宗、昭宗,亦曾在此宮居住聽政。唐太極宮遺址位於今西安城北部,東西自北大街至老關廟什字,南北自蓮湖路以南80米至自強西路以北處。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A4%AA%E6%9E%81%E5%AE%AB
你想要的範圍很廣,提供網站給你参考,很多資訊可以再從網頁裡連結,更多的資料。 如下:
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朝代,首都宗周(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部)和雒邑(今河南洛陽)。周幽王末年,宗周地區因戰亂而衰敗,周平王東遷成周。歷史上將東遷之前那一時期的周朝稱為西周。西周從約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朝起至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殺為止,共經歷11代12王,大約歷經275年左右。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諸侯立周平王,平王棄宗周而只以雒邑(今河南省洛陽市)為都,歷史上稱東遷以後的周王朝為東周。從周朝開始,進行境內各個民族與部落不斷融合的過程,在這期間,華夏族逐步形成,成為現代漢民族的前身,其它還有夷、蠻、越、戎狄、肅慎、東胡等諸多少數民族。http://zh.wikipedia.org/zh-tw/%E8%A5%BF%E5%91%A8
很抱歉,為了不違反知識加的規定,僅提供你参考的方向,如下網頁:http://zh.wikipedia.org/zh-tw/%E5%AE%9C%E8%98%AD%E5%B8%82
呂雉是當人質沒錯,但是有無見過項羽,還是很難說是一定有或無。要看項羽有沒有去探望過,當然可能性是高的,至少呂雉應該遠遠的有見過,因為「分一杯羹」事件時,她好像跟劉太公都有被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