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成 隨筆

太平天國系列:大廈將傾的棟樑  陳玉成我在上一篇太平天國系列中,介紹獨木難支的將材/李秀成時,曾寫道:……當時的太平天國除了陳玉成外,就是他了,而陳玉成我評為大廈將傾的棟樑,因為真的比戰略英王優於忠王,而比其他的部分,英王也絕對比忠王來的優秀,所以李秀成是將才而陳玉成是棟樑,這原因我們也留著後述……。

 

我會這樣評論的原因,是因為我認為陳玉成對天國的忠誠度與能力都大於李秀成,或者我應該將天國的忠誠度改為對洪秀全的忠誠度,更讓人信服於這樣的評比,但是無論如何李秀成的氣度、私心、忠誠度與能力這四項裡,至少有一樣是有瑕疵的,只是這是歷史之謎,無法切確的肯定哪一項是有問題的,如果承認了李秀成的能力,那他就有氣度、私心、忠誠度上的問題,理由請看〈李秀成隨筆〉,而否定其能力,那就是英王較優於忠王了。

陳玉成(1837年-1862年),客家人,廣西藤縣人,是太平天國後期重要將領,驍勇善戰,被封英王。原名陳丕成,洪秀全賜名玉成。他兩眼下有痣,遠望如四眼,人稱「四眼狗」,1862年在安徽戰敗,投靠捻軍頭目苗沛霖時被苗綁送清軍處死。陳玉成「貌甚秀美,絕無殺氣」,在14歲時隨叔父陳承瑢參加金田起義,天王「見其忠勇」,特地賜名為玉成。1854年陳在第二次攻破武昌的戰事中立功,升殿右三十檢點,並受命統陸軍後十三軍,水師前四軍。次年隨天官正丞相秦日綱收復武昌,其後轉戰廬州、蕪湖,所向披靡,累官至冬官正丞相。1856年,隨燕王秦日綱馳援鎮江,破清江北大營,殲清江蘇巡撫吉爾杭阿軍,擊潰江南大營,在丹陽負傷。

1857年,陳玉成在桐城大破清軍,與捻軍會師,封成天豫,任又正掌率。1858年升前軍主將,9月與李秀成再破江北大營,11月取得三河大捷,暫時穩住了戰局。1859年,陳被封英王,率軍收復浦口,次年援救天京,配合各軍消滅江南大營,進軍浙江。以上是英王陳玉成大致上的豐功偉業,英王陳玉成是繼翼王石達開後,讓清軍真的會佩服的將軍,從以下對手的評論可得知:

胡林翼說:「賊中精銳,只四眼狗一支耳,他何足慮耶!」方玉潤在《星烈日記》中載:「此賊不滅,兩湖未能安定」。戴德堅《蓬萊館尺牘》說他「凶狡傑出」,「近世罕有其匹」。

又從以下的史載看出英王陳玉成的氣度與戰略:

史載勝保勸他投降。玉成曰:「大丈夫死則死耳,何饒舌也!」《清史稿·洪秀全傳》說:「玉成兇狠亞楊秀清,而戰略尤過之」。

陳玉成死後,在長江以北的太平軍全線崩潰,清軍不久便進至首都天京外圍。所以說英王陳玉成是大廈將傾的棟樑,相信這沒有異議的,雖然就算陳玉成不死,也難挽回太平天國的覆滅命運,因為大廈將傾一根棟樑是撐不住的,至少也要好幾根吧!  更何況天國後期的最重要的三王,只有英王陳玉成堪稱棟樑,另一位只能算將才,而干王更只是文人,發揮的作用更有限,太平天國的滅亡是早晚的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