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系列,寫到這裡也接近尾聲了,這是第九篇〈太平天國列英雄〉,除了先前寫的八位王爵各一篇外,這篇要舉出十位,功績雖未比的上前八位,但是在天國史上,其實是不能抹滅的,當然還有許許多多的無名英雄,但是,歷史的洪流總是無情的,像這十位有些人的貢獻,也許也不亞於前面的某幾位呢,僅供各位的評價與認定。
林鳳祥(1825年-1855年),清廣東揭陽人,太平天國將領,1853年奉命與李開芳帶兵北伐,意圖攻佔北京,因孤軍深入而失敗,1855年為清軍俘獲,不久被處死。從金田起義開始,林鳳祥在太平軍中經常充當先鋒,多立戰功,從帶頭攻入武昌,獲升為天官副丞相,隨後又攻入南京,取揚州,當林鳳祥的北伐軍迫近北京時,林鳳祥獲封靖胡侯。
秦日綱(1821年-1856年),早年加入拜上帝會,1851年參加金田起義,永安建制時任天官正丞相。1853年秦被封頂天侯,代翼王石達開駐安慶。次年5月封燕王,率軍援救北伐軍,至舒城折回。因武昌、漢陽失守,秦到田家鎮督師,12月被湘軍擊破,退回安徽。1855年秦日綱在廣濟擊敗湖廣總督楊霈,攻克武昌、漢陽,曾參與一破江南大營之役。
胡以晃(1812年—1856年),廣西平南人,洪秀全起兵反清後,胡以晃在1851年被封為春官正丞相。太平天國在1853年定都天京後,派胡以晃和賴漢英等人率領水軍千餘艘船隻和陸軍二萬多人從天京沿長江西征,佔安慶,到達江西南昌城下,久攻南昌不下,只好放棄。西征軍離開南昌後,兵分兩路,胡以晃指揮其中一支向安徽進軍,1854年1月攻下廬州,迫使安徽巡撫江忠源自殺。
李開芳(?-1855年),廣西鬱林州人,與林鳳祥齊名,同為北伐大將。金田起義後,同林鳳祥為太平軍前鋒大將,和西王蕭朝貴一同圍攻長沙,並攻克岳州、漢陽、武昌等地,升至地官正丞相。爾後在攻取南京時又是先鋒之一,攻聚寶門。
吉文元(?-1854年)廣西平南縣人,太平軍攻克漢陽、武昌和南京諸戰都建有戰功,封春官副丞相。1853年他和林鳳祥、李開芳等統兵北伐,每戰所向有功,封平胡侯。1854年北伐軍敗退困守阜城時,親出指揮。額角中砲傷,裹創力戰,不幸腰脅又中數箭,落馬身亡。
羅大綱(1804年-1855年)原叫羅亞旺,金田起義後,加入金田太平軍。在太平軍攻武漢、南京皆立戰功;定都天京後率部隨林鳳祥攻克鎮江及揚州,駐守鎮江,數次擊敗湘軍水師。1854年駐守安慶,出兵攻佔江西饒州府(今波陽),且與石達開同增援九江,戰勝湘軍,三克武昌。1855年守九江湖口。8月,在蕪湖戰鬥時受傷,10月收兵回天京,傷重不治,當月逝於天京;歷任殿左五拾點、冬官正丞相等職,歿後贈封為「奮王」。
洪仁玕(1822年-1864年)是太平天囯領導人之一。廣東花縣人,是洪秀全的族弟,曾在香港居住多年,1859年到天京(即南京),獲封為軍師、干王,一度總理朝政,1864年在南昌被清軍殺害。洪仁玕是太平天囯領導層中對西方見識較廣的一位,提出的《資政新篇》是具有發展資本主義主張的政治綱領,在當時的中國算是相當先進的思想。
李世賢是太平天國名將忠王李秀成堂弟。太平天國經過天京事變及翼王石達開帶兵出走後,人才凋零,到了「朝中無將,國內無人」的境地。李世賢「少勇剛強」,開始受到重用,1858年(清咸豐八年)被封為左軍主將,1860年被封為侍王雄千歲,爵稱「天朝九門御林軍忠正京衛軍侍王」。他在1860年參與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之役,1861年率太平軍進軍浙江,5月28日攻克金華後,以金華為中心建立太平天國浙江根據地。
楊輔清(?-1874年)原名楊金生他認東王楊秀清為兄弟,改名輔清,金田起義後封為國宗。天京事變時,輔清不在天京,倖免於難。1858年,輔清攻佔江西景德鎮,後來又參與討伐叛將韋俊,奪回池州,以功封輔王。1860年參與二破江南大營之戰,佔安徽寧國。1864年守浙江湖州。天京失陷後,輔清剃髮易服逃到上海,其後到澳門,又曾潛回中國內地,密謀東山再起。
譚紹光(1835年-1863年),廣西桂平縣人,壯族,太平天國重要將領,被封慕王;是李秀成女婿。譚在1851年1月參加金田起義。1861年封建天義,1862年封慕王,同年李秀成以譚留守蘇州。1863年秋,李鴻章的淮軍聯合常勝軍進攻蘇州,守軍形勢不利。譚紹光的部下郜永寬等人與清軍勾結,12月18日於城樓上射殺譚給城外清軍觀賞獻功,獻城投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