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略提了中式麵條的種種,從漢朝開始閒聊,一直談到清朝,而聊到現在的中式麵條,又因各地的地理文化傳承的因素,發展出不同的麵條,如山西的刀削麵、四川的擔擔麵……等等,這些有些已經專題寫過了,像台灣的紅燒牛肉麵…等等,不過還沒寫的,未來還是會個別成篇詳述的,包括陽春麵也不會例外。
今天這篇,與昨天相似,還是以overview的方式展現,不過未來也還是會個別討論,如義大利麵就一定會專文論述,日本拉麵,去年已經寫了兩篇了,大致上就是這樣,先來談談日本麵條吧,根據日本學者田中靜一的考證,麵條可能是在唐朝傳入日本的,《和名類聚抄》稱為索餅。
用切割餛飩薄麵皮製造麵條的另一種方法,可能在15世紀時由中國傳入日本奈良,當時寫為「溫飩」讀作udon;至於饅頭則是在元代由林淨因傳入日本,林淨因在日本被稱為饅頭之父,在奈良有一座林淨因記念神殿,日本比較著名的麵條也有蕎麥與素麵,二十世紀中,日籍華人吳百福發明了方便麵,這吳百福先生,其實就是台灣人。
再來說說有關於義大利麵吧,據考古學家考證,在義大利中部一個公元前4世紀的伊特魯裏亞人的墓穴裡發現有義大利粉,所以這比中國發現的考證晚了一千多年,而有人傳說,旅行家馬可波羅將麵條由中國介紹到義大利,但沒有確實的證據,基本上這與馬可波羅向武大郎學燒餅,然後傳回義大利的故事一樣,令人莞爾。
事實上,在馬可波羅回到義大利之前,義大利已經流行Maccheroni和細麵條Vermicelli了,保存在義大利熱那亞檔案館有一份士兵巴士托內在1279年寫的遺書,囑咐將一籃子通心麵交給親屬,Rosenberg 和石毛直道指出,麵條可能通過絲綢之路,由中國傳入阿拉伯,再由阿拉伯人傳入西西里島,再傳入義大利半島,這個可能性較高些,而18世紀義大利發明了番茄醬麵條Sphaghetti,至此後成義大利食品風行了全世界。
中東也有麵條的,在1226年的巴格達,流行Rishta一種線形麵條,和Ytriyya通心粉,去過中東的格友們可能吃過吧,而麵條也在明代傳入東南亞,柬埔寨稱為Numbanchock,泰國叫Sen mee,印尼和馬來西亞稱為Bihun,名稱各自有異哩!以下就把「珍饈蒐誌」裡,已經發表過的,有關麵食類的,統一做一些連結,有興趣的格友們,只要移動滑鼠游標到文章處,點擊即可進入該文,就先這樣囉!「珍饈蒐誌」之麵食文獻導覽,延申閱讀:
《麵條的種種》、《割包美食篇》、《淺談蔥油餅》、《涼麵集錦》、《日式拉麵》、《淺談日本拉麵》、《淺談台北湯包》、《里港餛飩篇(上)》、《里港餛飩篇(下)》、《淺談湯包》、《淺數小籠包》、《高雄燒餅列傳》、《南部的肉包子(上)》、《南部的肉包子(下)》、《牛肉麵列傳--高雄篇(上)》、《牛肉麵列傳--高雄篇(下)》、《牛肉麵列傳--高雄篇‧總評論》、《高雄五大水煎包列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