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本要介紹《白手套》這本中篇政治推理小說,故事的背景,就是拉法葉佣金案,延用上一篇的方式,我們先看看黃河作家自己怎麼說……:談到拉法葉佣金案就讓人想起尹清楓命案。這兩個案子都是轟動國際的大案。總統信誓旦旦地說:即使動搖國本也要辦下去──最後只成了雷聲大、雨點小的政治宣示。
許多朋友知道我是海軍出身,都會好奇地問我,這兩個案子為什麼破不了?這得分開談。先談命案。假如能私下問專案小組,他們肯定會告訴你:誰(或哪些人)是凶手十分清楚。可惜,命案發生之初,軍方不單阻止警方介入,甚至把案子定位成「自殺」。等到軍方的檢調單位辦不下去,警方臨危受命,凶手們早已將證據消滅殆盡,也串聯好天衣無縫的說詞。
假如台灣能倒退三十年,回到「經驗辦案」的年代,這案子早就破了。不幸(或是有幸),現在是民主社會,刑案偵辦講究「證據」,即使犯人承認犯行,倘若警方找不出犯罪的證據,到了法庭仍然無法定罪。更何況,這是要命的罪刑,誰敢承認?所以,命案到今天仍是懸案。至於拉法葉佣金案,我也不寄予厚望。為什麼?理由盡在《白手套》。
一九八九年底我調任海軍總部「艦管室」(全名是「造艦計畫管理室」,也就是「武獲室」的前身),第一個承辦的案子就是拉法葉案。拉法葉是「極機密」採購案。即使同事之間也不准講「法國」、「拉法葉案」,而要用「B國」、「B案」。那時艦管室分成四個組(戰系、整後、載台、綜合)。大型採購案,各組都有專門的承辦參謀。我就是戰系組「B案」的承辦參謀。報到第一天,組長交給我的任務是研讀B案合約──整整七、八大冊,全是英文,讀得我昏天暗地。
就在我讀完所有合約,準備迎接法方代表來台簽約的前兩天,巴黎卻傳來「取消合約」的惡耗。我當時的感覺,在小說第三章──五、六兩節說得十分清楚。小說中人物「應老哥」就是當時的我。頓時之間,我失去B案參謀的角色。組長重新指派我工作,改任「先進戰系案」專案參謀,展開我在武獲室兩年半的痛苦生涯。半年後B案起死回生,先進戰系案也正如火如荼,我這才躲過B案。否則,難保我不會成為這案子的被告。
也因為這些經歷,這案子海軍所有的被告,沒有一個我不熟識。他們中間許多是我景仰的長官,許多也是我交往多年的好朋友。再跟你講一句悄悄話──說他們「壞」,我從不認為。跳出這個圈子,從外面往裡看,或許你會覺得他們十惡不赦。可是,如果身處這個圈子,可能你會明白,你會跟他們一樣。不信是嗎?若是不信,請看《白手套》。以下是書商對這本書的介紹:
海軍尹案是轟動全國的重大刑案,在總統「即使動搖國本也要辦下」的最高指導下,整合了刑事局、調查局,以及最高檢查署,成立聞名全國的尹案特別調查小組。特調小組動員前所未有的人力,歷經近兩年的密集調查,命案雖仍陷於膠著,但牽扯到的拉法葉佣金案卻有了突破性的發展。
特調小組以拉法葉案海軍前四次付款日期為基準,全面過濾國外匯進國內的大筆資金;再將其中可疑的部分挑出,徹底追查資金在國內流動的情形。兩年來總計清查了一萬八千餘個可疑帳戶,最後鎖定九十六個戶頭,歸納出五十六個嫌疑犯。 主角身為特調小組中的一員,更是法務部的代表,以身負伸張正義為己任,因此不顧其他單位的反對,堅持查辦到底,循著九十六個戶頭反向追查,發現這些資金的來源全和尹案涉案人,如今流亡國外的汪紀光家族在瑞士開立的八個帳戶有關。
「有關」並不能證明涉案。若要找到確切的證據,還得證明這八個可疑戶頭的匯款來自法國湯姆森,也就是承建拉法葉艦的公司。經過多方奔走與協調,特調小組確定賄款來自法國巴黎銀行。若能從法國巴黎銀行取得當初匯款的憑證,就能證明這一系列金錢的轉移源自於拉法葉案的付款。但當特調小組向法國巴黎銀行要求匯款憑證,卻遭到該銀行斷然的拒絕。緊接著所有的狀況超出了主角能夠掌握的範圍,也為自己引來了殺身之禍,更大的陰謀正一步步操控他的命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