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寧鐵騎(下)

北京之戰的硝煙剛剛散盡,崇禎皇帝就中了皇太極的離間計,讓士兵用大筐把袁崇煥吊進北京城,隨即以通敵的罪名將袁崇煥下了大獄。北京城外的關寧鐵騎聽說主帥蒙冤,群情激奮,叫喊著,殺進北京城,救出袁崇煥。臨時代理主帥職務的祖大壽安撫了士兵,憤然收拾行裝,帶著一身的血跡返回關外。

 

皇太極得知袁崇煥下獄,關寧鐵騎已經離開北京,心中大喜,立即率兵重新打了回來。清軍先是在盧溝橋殲滅明軍7000余人,又在永定門外擊潰滿桂等人率領的40000余人,全殲山海關援軍4000人。此時北京城外的明軍全軍覆沒,已無再戰之兵。崇禎慌急之中,又想起了關寧鐵騎。但祖大壽此時傷透了心,接到調令卻按兵不動。崇禎無奈,便讓在獄中的袁崇煥寫信給祖大壽,祖大壽這才帶著關寧鐵騎再次入關勤王。

 

皇太極得知關寧鐵騎出兵入關,立即撤兵,留下了由堂兄阿敏指揮的重兵守衛遵化、永平、灤州、遷安四城。可是,令皇太極極為吃驚與震怒的是,他前腳回到盛京,阿敏後腳就跟著回來了——祖大壽指揮的關寧鐵騎從5月9日開始,在數日之內將阿敏軍全部擊潰,盡復關內四城,史稱“遵永大捷”。

 

關寧鐵騎如此善戰,而且連皇帝的命令都敢不聽,只聽袁崇煥的,這讓生性多疑的崇禎更加不安。“遵永大捷”後,北京警報解除,崇禎立刻下令將袁崇煥淩遲處死。同時將關寧鐵騎一分為三,一部分歸祖大壽指揮,一部分歸吳三桂指揮,還有一部分被調進關內,鎮壓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不久,祖大壽率領的關寧鐵騎被清軍全殲,進關的那部分也在與李自成的作戰中全軍覆滅,只剩下吳三桂所部碩果僅存。

 

明亡後,李自成對吳三桂誘降不成,親率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向山海關。吳三桂自忖難以抵擋李自成,便投降了大清,與清兵一起,在九門口一片石與李自成的大順軍血戰。關寧鐵騎再次顯示出強大的戰鬥力,與清軍一起,血戰一晝夜,將李自成的十萬大軍幾乎全殲。並一鼓作氣攻進北京城,把只做了十八天皇帝的李自成從皇宮裏趕出去,踏上逃亡之路。

 

清軍佔領北京後,關寧鐵騎在吳三桂的帶領下,躍進中原,對李自成窮追不捨,直至把李自成的部隊全部殲滅。隨後,兵鋒直入四川,又消滅了張獻忠的農民軍和其他地方的明朝義軍,打遍了多半個中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成為清王朝最得心應手的一支部隊。

 

吳三桂受封雲南後,關寧鐵騎也隨之駐防雲南。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做出撤藩決定,吳三桂起兵反清,關寧鐵騎再次充當吳軍先鋒,浩浩蕩蕩地出雲貴,殺向北京。只不過,此一時彼一時,當年驍勇善戰的那批戰將或已作古,或已告老還鄉,此時的關寧鐵騎早已沒有了當年所向披靡的戰鬥力。隨著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亂”被平息,曾經威名赫赫的關寧鐵騎終於在炮火硝煙中歸於沉寂。

 

由於關寧鐵騎是袁崇煥所建,所以清朝對這支部隊的記載只是輕描淡寫⋯⋯清朝立國之後,由於關寧鐵騎曾是八旗軍的死敵,且最後又助紂為虐,參與吳三桂的反叛,所以,清朝的記載也是能貶則貶,這種「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境遇,使關寧鐵騎在後人的眼中,印象一直模糊不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