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7 讀後感

最近這兩個月,買書的額度通通都買了推理本格式的小說,有別於過去數十年來大都是以歷史為主的導向,原因無它,就是想換換口味,想藉由腦力激盪……輕鬆一下,結果一連看了五、六本之後,確實也達到了效果,但是,直到讀完這最後一本壓軸的《1367》之後,驚訝於它的格局與作者的才華,華人寫本格推理的作家之中,居然有此「高手高手高高手」!筆者實在是太孤陋寡聞了啊!一開始買這本書時,書商的介紹是這樣的:

「我們以為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為什麼走著走著,人生卻變了樣?」「第一本讓我們感到驕傲的華文警察小說最高傑作!一組數字,六個片斷,構成一位警探的故事,一座城市的故事,一個時代的故事……」 

看到這樣的引言,非常的平常……,要不是正好想買本這類的書,實在是激發不起我買這本書的動機與興趣,可是,看完之後才發現,寫這段話的人,應該是根本沒看過這本書……連隨便翻翻也沒有……否則怎麼能將這麼高水平的書,形容與介紹的那麼平庸?什麼一組數字?與書中劇情完全無關,至於書名《1367》你一定要整本書都看完後,再稍微思考一下,才能理解……無關於任何書中的線索……。(下面是另一段網路書局的介紹) 

「四個月之前,沒有人想到這個城市會有這樣的改變!因為一樁糾紛,蔓延成暴動,整個城市陷入蠢蠢不安,危機一觸即發。有人怒吼著抗爭,想要改變現狀,也有人只是默默希望一個穩定的未來,而他徘徊在兩個極端之間,站在界線上。

曾經,他嚮往成為一名警察,只是身處在這個動盪的時代裡,讓他不得不打消念頭。沒想到,偶然間聽到的一句話,竟把他捲進危險的漩渦,彷彿命中注定要跟警察同進退。但他更沒想到的是,他和身邊的人都想反抗自己的命運,卻從此走上天差地遠的道路……」 

這段介紹,一樣的平庸直述……,不過介紹的用詞完完全全不誇張,但是真正的吸引人的……是下面這ㄧ段,而且符合您讀完這本書的感覺,至少我是這樣感覺的……。 

「這是一部讓你想向作者脫帽致敬的小說!新生代作家陳浩基為我們展現了他無比的潛力和企圖心,六個短篇串連出一位警探傳奇的一生,充滿意外性與戲劇性的情節,緊緊扣住我們的脈息,而在虛實交錯的故事中,我們看見了關於使命、關於服從、關於公義與自由的叩問,更看見個人的抉擇、時代的移轉、城市的變遷,如何深深地在命運的畫布上烙下斑駁的印痕。」

後記:本文初稿於二零一七年十月二日,發表於《藏閣賞析》單元。

 

真正的推薦序,如下:  香港作家才寫得出來的魅力/【推理評論家】玉田誠

繼獲得第二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的《遺忘
‧刑警》之後創作的這部本格推理作品,是採用連續短篇
的形式。若以「擁有卓越的推理能力而成為傳說人物的關振 鐸與駱小明這對搭檔,不斷破解疑難雜症的案件」來介紹這部作品的內容,可能會有不少讀者想起日本的警片連續劇《相棒》。然而,作者陳浩基在這部作品的架構 上所耗費的心思,絕非如此單純。首篇的〈黑與白之間的真實〉,是描寫在本作品中扮演偵探角色的關振鐸因癌症末期,陷入昏迷狀態,他的搭檔小明透過特殊機器與他對話,逐漸揭開了事件的真相。故事以變化莫測的情節再三玩弄讀者,最後拉下了悲哀的布幕。

 

使用在這篇故事裡的本格推理主題,又延續到下一篇〈囚徒道義〉,把故事拉回到過去。從〈囚徒道義〉到〈Borrowed Place〉,以極盡巧思的本格推理技巧,呈現出隨著回歸前後逐漸改變的香港模樣。誠如開頭引用的「香港警察誓詞」所示,在本作品中,香港警察該是什麼模樣的主題,如通奏低音(thoroughbass)般隨著香港的變遷不斷播放著。事件真相扯上香港警察的內幕,也是這部作品的一大亮點。這部作品因此具有 不同於日本警察小說的風格,而不是仿造歐美或日本的推理小說,綻放著唯獨身為香港作家的作者才寫得出來的魅力。

 

如上所述,這部作品的各篇故事,都是延續前一篇的主題,從這樣的心思可以感受到作者的風格與架構之奧妙。以本格推理手法來說,敢大膽採用異於較為單純 長篇小說的連續短篇結構、把故事高潮放在前面再倒述回去的意圖,以及隱藏在最後的〈Borrowed Time〉的詐騙巧思,都在在強烈地吸引著我。看完Borrowed Time〉最後揭露的手法與其真相,讀者會被拉回到〈黑與白之間的真實〉,對開頭的悲哀高潮中的另一個事實感到震撼。在此所表現的某人之死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我個人深深覺得,這個人物的半生是香港的隱喻。從這本書所預見的香港的未來,究竟是希望還是悲哀──這個答案或許是要留給我們讀者自行判斷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