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女兒休假,便與內子帶她出去玩玩散散心,因爲她想吃嘉義的「羅記民雄肉包」與「就是我包子大王」(這間店不定期公休,結果沒吃到啦~),所以上網找了一個附近的遊玩景點---三隻小豬觀光農場,真的還不錯玩呢,右邊是官網的連結:《三隻小豬觀光農場》,有興趣的格友可以自己點進去看看介紹,裡面除了有類似〈艾米達精靈谷茶樹莊園〉的森林花園之外,還有許多可愛的小動物,包括浣熊、水豚君、駱馬、狐蒙、紅鶴……等等有二十多種……也有鳥園(我們還看到漂亮的孔雀開屏)、大草原、親子的遊樂場與手作園區、美食餐廳、歌手演唱、落羽松步道……等等,算是相當多元的觀光農場,拍了許多不專業照片,選擇一些波上格子分享,就不寫文字敘述囉……以下順便附上有關《三隻小豬》的童話故事與成語爭議,呵呵。
《三隻小豬》的童話故事:(這三間房子都有出現在園區裡,我有拍下來……)
豬媽媽的三個兒子都長大了,便離家蓋自己的房屋。豬大哥生性懶散,只用一堆茅草來蓋房子,蓋好後就在房子裡呼呼大睡。豬二哥好吃懶做,只用釘子和木頭蓋了一座木屋,豬小弟聰明勤奮,想要一棟安全又堅固的房子,便費時費力蓋了磚屋。隔天豬大哥的家附近出現一隻大野狼,牠從外面聞到豬大哥的味道,向前敲門要豬大哥開門讓牠進去把其給吃掉,豬大哥不答應,於是大野狼用力吸一大口氣,把豬大哥的房子整個吹走,豬大哥被這一幕嚇傻了,跑到豬二哥的家,豬二哥的木屋比茅屋堅固了點,無法用吹的,於是就把房子撞倒,於是兩隻小豬趕緊逃到豬小弟的磚屋那裡,豬小弟的磚屋是最堅固的,無論大野狼用吹的還是用撞的就是弄不壞,於是大野狼爬上了屋頂,要從煙囪爬進來把三隻小豬都吃掉,豬小弟立刻在壁爐放了一盆熱水,大野狼被高溫燙傷到哇哇大叫,趕緊逃回森林,趕走大野狼後,豬小弟讓兩位哥哥住在他的房子,從此牠們就再也不怕受到大野狼的威脅,快樂地生活著。
《三隻小豬》的「成語爭議」:
「三隻小豬」被中華民國教育部列入成語辭典附錄部分的電影及小說類,除此之外,「七年之癢」和「小木偶奇遇記」也都被定為成語。這個成語首次發佈的時間是在2005年下半,網際網路檔案館上該項目最早出現的時間為2005年11月3日。台灣TVBS報導聲稱發現教育部在爭議爆發後從辭典正文移除該項目並重新放進附錄裡。無論如何,附錄的該項目確實曾經出現在最早的列冊裡。項目原文如下:
童話故事:森林裡有三隻小豬,一隻隨便築了草屋,另一隻想:築一間木屋就夠了,只有第三隻用心築了磚屋。大野狼一口氣把草屋吹壞,兩口氣也吹壞木屋,最後三隻小豬都躲在堅固的磚屋裡,大野狼才無可奈何。後來「三隻小豬」一語被借來形容多用心,不偷懶,才能有最堅固的成就。如:「我們要記取三隻小豬的教訓,今天既然要建橋,就要建最堅固的橋。」
對於「三隻小豬」等列入成語辭典,中央研究院語文研究所所長何大安表示「乍聽之下很不適當」,雖然詞語的運用有灰色地帶,但如果把電影片名都當成語,「範圍會不會太大?那所有語詞都可稱得上成語了?」且教育部的成語辭典有教育功能,影響廣泛,列入成語辭典之前應該深思。網友們也羞辱教育部部長杜正勝,嘲笑他嘗試用「三隻小豬」來造例句,並嘲諷他是「第四隻小豬」。為了回應批評,一名教育部官員指出,儘管人們習慣認為成語有經歷數千年的歷史,但語言不斷地變化和更新,教育部的目的只是為了擴大辭典中所包含的材料,並會聽取公眾的意見作為參考。
備註:以上兩段出自〈維基百科之三隻小豬〉,特此說明出處與原網址連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