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食事

幾個月前,我與幾位好友一同聊天,朋友突然說起,你的部落格裡十大分類的名稱,現在的年輕人可能看不懂,鬼故事偏偏叫什麼「靈異紀要」,寫歷史評論的又叫「古今隨筆」,散文稱做雜文也罷了,偏又是「西河雜文」,最絕的是那個「珍饈蒐誌」,拗口又難唸,天曉得那是美食介紹,又沒照片,要不是我們這輩的國文基礎尚可,年輕人是看不下去的。

我本想反駁他的說法,說我每個分類都有「序」的說明與介紹,而且置頂文章一定是導讀類的說明,可是我硬生生的還是把話給吞下去了,因為他說的是事實,我經過十餘月的驗證,證明其所言不差矣,所以從昨天起,我改掉的置頂的導讀文章,因為那是多餘的,但是十大分類的名稱,我至死不渝,小幅的修改,或可接受,大改變就不必了。

這跟我的格名一樣「蒼穹未央」,我不會改成天空無盡,是一樣的道理,如果看不懂的人,那也不會是我的讀者,也罷了,市場還是要區隔一下的,但是有一個建議,就很中肯了,也就是今天的主題「古今食事」,所以這篇雖是散文類的但破歷一次,分類還是放在拗口又難唸的「珍饈蒐誌」裡,因為這可能是未來的「序」,取代原來的「序」也說不一定。

這個建議是將「珍饈蒐誌」這個美食介紹,融入歷史的人文,用以區隔時下一般的美食網站,要融入的不只是食物的歷史來源,引經據典,還要加入所介紹的店家歷史與變遷,並能做到真正的「蒐誌」,才不會誤了這個拗口的「珍饈蒐誌」,至於照片反而不是重點,這讓我多了一番新的思維,事實上我一直不覺得照片是重點,因為再美的照片,你去吃的時候也不會一樣,這完全是現代人膚淺的智商,有圖有真相,只是輔佐式的驗證與吸引,真正的骨幹還是內容。沒辦法,我無法認同新興人類那種只重外表而忘了內涵的層次,到了最後就是一句地雷了事,看似可笑,實為可悲。

「古今食事」這類的建議,其實我有放進先前的「春捲」與「豆腐」試驗過了,反應出奇的好,大家都認同觀看美食報導時,還可以多吸收些知識,這有意義多了,未來會增加這類的意涵,高陽大師,有一本書,書名就是「古今食事」,裡面寫了許多的古今食事,從「刺王僚」說起,介紹了先秦的「鐘鳴鼎食」,地方的「魚米之鄉」,進而「宋朝的廚娘」等等,叫人嚮往不已。我當然是無法望其項背,但是只要能追到一點點影子也好,這樣給我這「蒼穹未央」的十大分類裡,再增加一項專業且具知識的項目,也是好的,與之共勉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