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眼光.jpg

「欲賦新詞」的原句出自〈宋‧辛棄疾‧醜奴兒〉裡面的「為賦新詞強說愁」,這闕宋詞膾炙人口,原文就不贅述了,「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意涵可以說是為了寫出美妙的詞句,原本無愁,卻硬說自己愁緒滿懷,令自己可寫出好詞,後人改「為」成「欲」,更加深了這層含意,這與詩人賈島的「僧敲月下門」裡的「推敲」,有那麼一點點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講到這裡,一定有人感到納悶,「推敲」是引申或比喻寫文章、做事等等,經過反覆的思考與反覆的琢磨之意,這與改「為」成「欲」有何異曲同工?其實,我的原意所指的都是加強之意,改「為」成「欲」有加強、加深的效果,而由「推」而「敲」,也正是此意。

事實上,「欲賦新詞」後來引申的義蘊,逐漸的改變成,為了達到某一種目的,而必須假裝自己變成某種情境、情緒或情況,而去「推敲」達到目的的效果,很抱歉,我又用很科學的口吻,來分析文學的範疇,這種煮鶴焚琴式的思維,在「蒼穹未央」裡,始終不斷的重覆,最典型的就《未央中的未央》這一篇的前兩段文敘了。

但是,本篇的重點是「欲賦新詞」現在已經被國人過度使用了,「欲賦新詞」被過度使用成「無病呻吟」了,真的,而且普羅大眾也都逐漸的習慣這種行為,從年輕人對父母、師長的對話,從部落格裡滿滿的新詩與散文,從電視節目裡的旁白………等等,多的讓人不禁要「無病呻吟」的「欲賦新詞」了。

詞人原本要表達的是「年少時不懂世事,喜歡學文人墨客,原本無愁,卻強說自己愁,以便寫新詩、賦新詞…」,而今現代人卻發揚光大到另一個境界,凡事都可以拿來套用,而且不怕被穿幫,自怨自艾,可以拿來打官司,訴之法律,可以拿來政治運用,談談美牛,說說阿扁,真可謂之無所不用也。

這種種的社會現象,是逐漸的形成了,很多事情的實質與真象,或者可以說是真理和是非,在「無病呻吟」的包裝下,變成了「欲賦新詞」過程下的目的,當然會有這樣的結果,其因不難理解,可是人們仍是趨之若騖,為什麼呢?筆者只能自嘲的說:「是誰多事種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是君心緒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