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時鐘.jpg

我曾經在《倪匡科幻排名》這篇文章中提到過,我是一個倪匡迷,從國小就開始看倪匡科幻小說,而且偏愛的是衛斯理系列,也就是主角是衛斯理的故事,至於原振俠、羅開與高達這些主人翁的,我只是略看,並不像衛斯理系列的一看再看,而自從倪匡在《只限老友》完成後,宣佈封筆,他的忘年之交葉李華博士,開始撰寫《衛斯理回憶錄》,目的是交代衛斯理的一生,並為種種書中不合邏輯之處作出合理的解釋,而倪匡於書中序言:「夫衛斯理者,小說人物也,居然也有『回憶錄』,實開天下未有之奇,讀之,覺文意汪洋,奇趣橫生,妙不可言。我猶如此,他人可想而知,是為序。」

《衛斯理回憶錄》一共有十本,我是一本一本的買齊的,其中尤其是後期書出的速度不如預期的計畫,有幾本等了好些個月才買到,而這十本書,也讓我過足了衛斯理的癮,雖然葉博士的文筆不差,但是看慣了倪匡筆下的衛斯理,總是覺得像是少了什麼,又多了什麼,後來想想,多了的是更具科學的解釋,少了的是一種倪匡獨特的韻味,筆者引用倪學網網主紫戒的介紹如下,並連結【葉李華】供網友們参考:

 

 1. 《錯構》眾所週知,衛斯理和南極熊一樣,都是虛構的。但在《錯構》的宣言中,衛斯理強調自己是真實存在,符合了衛斯理「老友」的主觀意願,加上以擁有最多姓名的梁若水冷若水冷若冰打頭陣,並以四個創世矛盾串連,假假真真,成功帶領讀者投入衛斯理的世界。 

2. 《同位》《同位》融合了倪匡在《倪匡傳奇》中提到的真實經歷,把衛倪人生某個階段合而為一,進一步模糊了虛實的分界線。另一個特別的地方是在各章節中,寫出表面事實和內中真相往住不符,合理地顛覆舊有情節,可見葉李華研究衛斯理小說的細心。例如,葉家祺表面是死於芭珠的心蠱,但《同位》暗示葉家祺變心的主因是王小姐的狐媚之術。在《盡頭》中,章達死於外星力量的擺佈,但也不能排除和他少年時破壞幻術有關。許信在《影子》後半部的遭遇,竟是報紙編輯的擅自妄為! 

3. 《蓋世》衛斯理在《蓋世》中回憶他來到香港至《鑽石花》之間所發生的空白時期。葉李華行險著,以衛斯理的特務生涯為主軸,顛覆程度尤甚於《同位》。部份讀者或許覺得難以接受,但細心一想,卻大有道理。他的一身好武功,當然是來自明師王天兵及揚州瘋丐金二,但其他無數本領,也有其出處吧。特務訓練就是一個合理的答案。亦因為衛斯理曾當過特務,透徹瞭解人性在特務世界如何被滅絕,所以之後才一直避之則吉,可說合情之至。既合理,又合情,因此,《蓋世》確實把衛斯理的性格及成長描寫得更立體,更真實。

4. 《移心》衛斯理早年雖然分別於《蠱惑》及《訪客》中揭開蠱及海地巫都教驅趕死人的的秘密,但比較原振俠於八十年代經歷的《血咒》,《降頭》及《巫艷》,就巫術所了解的程度,不及原振俠般深入。直至《鬼混》,衛斯理才對降頭有進一步的認識。葉李華為第一傳奇人物衛斯理平反,原來他早於六十年代,為了移除心蠱而尋訪各地的巫師,已見識了不少巫術。《移心》一冊書所包含巫術的描寫及設想,超越了原版衛斯理及原振俠系列所提及的總和。書中提及巫術分為三大源流:天,地及人,衛斯理無意中參予了他們之間爾虞我詐的鬥智鬥法,嘗透了巫術世界的玄妙不可測。回憶錄最後揭示的一場鬥爭,也可說是一場橫跨無數世代的巫法大比拼,相比之下,《移心》中的一戰,只可說是小巫見大巫了。

5. 《嵌合》《嵌合》把新舊元素嵌合得絲絲入扣。衛斯理服食不死藥後仍能誕下女兒,原來是利用了試管嬰兒技術,紅綾亦因而有一個孿生兄弟。而這從未提過的角色,竟和紅綾及曹金福的陰間之旅接上榫頭,最後更解釋了曹金福在《闖禍》後就失去蹤影之謎。全書以靈魂為主題,貫穿了數個原版衛斯理系列留下的主要謎團,一氣呵成,毫無斧鑿痕跡。

 6. 《天算》《天算》緊接《只限老友》,亦屬於「長老系列」,其表達方式很像後期的衛斯理小說,多以對白來交待及推展劇情。故事的場景亦很簡單,主要是衛斯理家及陳長青的大屋。眾多耳熟能詳的角色都在本書出現,只見各人無論在性格、思想、語氣及行為舉止等方面,和原版毫無分別,可見葉李華的捉刀功力,實可媲美倪匡曾替金庸寫《天龍八部》。而紅綾的腦中知識,更被博學的葉李華發揮得淋漓盡致。

 7. 《瀰散》《瀰散》包含了多篇短文,加上附錄中的未解之謎,將之前六冊未提及的謎團一網打盡。相信葉李華除了藉此發表他對衛斯理多年的研究及見解外,亦希望能激發更多靈感來創作回憶錄的最後部份,不斷修訂構思,寫出更精彩的作品。例如,有關天啟六年北京神秘大爆炸一事,在原版衛斯理系列從沒有提過,但在回憶錄先於《同位》提起,後在《瀰散》如數家珍,應有其重要之處。在「一九三六柏林奧運」一章,亦似是為《蓋世》提到的中國高手作舖排,但直到第十冊也是著墨不多。吊詭的是,這可用作反映衛斯理經歷的真實性,因為只有在虛構的小說中,所有事情都會水落石出,前後呼應,而在回憶錄中,有部份經歷則打破此慣例。

 8. 《乍現》《乍現》中的三個故事,像是混合了原版衛斯理早期及後期小說的特色。說像早期,是因為冒險情節較多,上天入地,場景各有不同,分別是陵墓、沙漠、太空及南極。說故事亦像後期,是由於衛斯理主要負責安坐及聆聽,中間加插討論及推斷,遇到和主要情節沒有太大關係的地方,都不會多提。總之,故事以趣味性為主,在兜兜轉轉下才說出關鍵。三個故事到了最後一章,讀著才明白到,原來一切的冒險,都是指向同一的「曙光」。

9. 《背反》《背反》涉及的其中兩個題材:創世及靈魂離體,倪匡亦曾寫過,但在葉李華筆下,又另有新意。對於虛擬衛斯理來說,紅綾、白素及戈壁沙漠就是他的創造者,巧妙的是,這個創世設想能同時解釋了人類雖一生受制於命運,但本身仍可有自由意志。魂離後的情況,倪匡曾在《木炭》描寫過林玉聲死而復生的經過,衛斯理更在《報應》中以魂遊方式返回過去。而在《背反》中,有關描寫更是具體,如魂魄感官的伸延。衛斯理更上身在小機械人中,飛往土星戰場,又到了未來世界及夢中世界,情節變幻莫測。在這兩個舊題材中,葉李華寫出一個新天地,可見其幻想力不亞於倪匡。當然,《背反》也有新題材,尤其是未來世界因連年征戰而發展出虛實共構的設計,實足以寫下一系列的長篇小說。

 10. 《浩淼》到了壓軸作《浩淼》,主要目的是解開回憶錄中多個謎團,其手法仿如較後期的衛斯理小說最後一章,先由眾人討論,再由關鍵人物出場作進一步解釋,最終揭曉真相。《浩淼》全書大部份就是透過兩衛的對話,然後加上「水」的自白,將真相一一揭破。從兩衛的對話中,可見他們前大半生雖然有同一樣的經歷,有同一樣的抉擇,但本質始終不同。雙方在討論時起著相輔相承的作用之餘,間中又會針鋒相對,別有一番趣味。尤其是兩衛以一問一答的自由聯想方式合作,將各自的優點盡情發揮,更是神來之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