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情人夢,這部電影是我高三那年出品的電影,不過走紅到台灣時,剛好升大一,算是個大學新鮮人,﹝神通情人夢﹞的原名是(Electric Dreams) 出品於1984年(筆者的年齡被透露了),導演是史提夫拜倫(Steve Barron),男女主角分別為維吉妮雅麥德森(Virginia Madsen)與藍尼馮多倫(LennyVon Dohlen),而第二男主角是一台家用電腦,﹝神通情人夢﹞最膾炙人口的是它的主題曲,﹝Love is love﹞,相關資訊可以點入筆者的連結。﹝神通情人夢﹞說穿了就是一個「老梗」---- 三角戀愛故事,但是為什麼會讓人覺得好看,而且到現在事隔近約三十年,還是會拿出來懷念一番,總是有它成功吸引人的地方呢,這個故事大約的內容,如下述:
男主角Miles是個年輕建築師,很專心他防震瓷磚的研究,但就是很會上班遲到,後來被慫恿買了台電腦,電腦會幫他管理家中大大小小的家電,雖然有時會有些凸槌,不過 Miles 基本上很滿意。有一天,樓上搬來一位美麗的音樂家 Madeline是一個大提琴手,擁有一把她母親留給她的大提琴。
在一次 Miles 與公司連線下載資料時,由於資料量過大使得電腦短路,冒出火花來,情急之下,Miles 用手邊的香檳往電腦澆下去,隔日Miles上去,Madeline 在樓上練習大提琴,透過通風口,電腦聽到她的大提琴聲而產生了自我意識,並與她合奏了一段音樂,而Madeline也聽到了樓下來的音樂,但她以為是Miles創作的音樂。
當日Miles下班後的晚上,也發現了電腦會說話,並自取名字Edgar,此後就常常和Edgar聊天,在Madeline以為 Miles也會作音樂的情況下,Madeline主動找Miles說話,也因此兩人產生了愛情火花,後來Miles知道Edgar會作音樂,就請Edgar作了一首很動聽的歌曲Love Is Love 送給了Madeline。
過了一陣子,Edgar 因常常自己連線到外面去逛,學習了很多,開始跟Miles吵著要見 Madeline,Miles不想讓Madeline 知道電腦幫他創作音樂,所以拒絕Edgar的請求,久而久之 Edgar開始忌妒,利用它的能力干擾 Miles 的生活。在Madeline的音樂上讓 Miles 的BBC 發出很大的音樂聲,讓旁座惡眼相向,在家裡利用各個家電,逼的Miles躲在浴室過了一個晚上。然而 Edgar終究知道了它無法愛Madeline,也了解愛的意義,它選擇離開,它從很遠的地方送來一個大量電流,讓自己爆炸,走上自我毀滅的路。
以上就是劇情的簡述,在這部戲裡,導演Steve Barron運用了電腦的神通能力,會管理家中家電,會與人聊天,會自動寫歌,會製造夢幻情境,這在30年前,電腦才剛起步的年代裡,深深的打動人的浪漫心情,我想MS的Bill Gates,數位神經系統概念,搞不好源至於此,也說不一定。在這部片子裡,我最最喜歡的情節,是女主角在樓上練琴,演奏巴哈的小步舞曲,而Edgar則在樓下應和,演出了極為精彩的二重奏,把古典的大提琴和流行的電子合成樂,完美的結合在一起,這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幕,就算是三十年後的今天,仍可令人稱道,更何況電腦已經進步到能思考、甚至具有感情的境界,這樣的設想,在當時也幾乎是首創。
另外,值得一提的,還有兩件事情,在﹝神通情人夢﹞原聲帶專輯的樂曲中,除了有部份由Giorgio Moroder親自上陣演出,還邀請到Heaven 17、Jeff Lynne、Philip Oakey以及Culture Club等當時最熱門的藝人和團體參加演唱。其中Culture Club唱了兩首,分別是「The Dream」以及「Love Is Love」,而後者更令許多影迷們鍾愛無比,據說台灣甚至有某些英語教師還以它作為指定教材,要學生仔細聆聽呢。(有經過證實)最後要說的是G大調小步舞曲(Minuet in G Major)主要指三首以G大調做成的小步舞曲,其中最知名的即為巴哈的小步舞曲,雖然名為巴哈小步舞曲,但實際上並非巴哈所作。
1970年代以前人們都認為是巴哈做的曲子,因為此曲出自巴哈獻給妻子的筆記本(Notebook for Anna Magdalena Bach)。但後來證實作曲者為Christian Petzold,但習慣上還是稱之為巴哈的小步舞曲,中國著名童謠「老烏鴉」正是改編自巴哈小步舞曲,當然在﹝神通情人夢﹞中,精彩的二重奏,也是略有修改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