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直實厚.jpg

臉,是一個表象,是一個門面,是一個標誌,是一種代表,也能算是特色,更是一個人獨一無二的象徵,即使是雙胞胎,也不可能一模一樣,但是,臉啊!何能成書也,最多也就是書的封面而已,當然,筆者這樣說有著煮鶴焚琴下的吹毛求疵心態,但是也真的是如此,臉書不就是每個人戴上面具,開始推銷自己,開始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開始化妝自己,做一種不用眼神交流下的社交活動,說一種不用發出聲音的問候,想要得到卻是一種很虛無的「讚」美,這種「讚」失去了實質「愛」的加持,變得空虛,不切實際,而當你想要突破這一層面紗時,又要負擔多少不可預知的風險?

 

當然上述指的通常是彼此並不認識,或是並不熟識的情況,或是當下年輕人不夠成熟的狀況,可是也有著成年人但是涉世未深,又或是太過投入下的輕佻?總之,還是那句話,臉何能成書也,書,是一種有內涵的東西,估且先不論書的內在是好是壞,是優是劣,但,臉與書,是面的交集,很難有集面成書的效果,有的話,也是冊而非書也。

 

自從智慧型手機世代的來臨,更加深推動了臉書的巨輪,全球到底有幾億人口在使用FB,實在也沒人說的清楚,有的人有好幾個帳戶,有的用人頭戶,但是臉書善用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所以擴散的很快,用臉書的人,每個人的出發點,都有著本質上的差異,但是大多數的使用者,只是利用這個社交媒體去成立或加入一個網路社群,目的也很單純……:可能渴望被人認同;可能只是想分享;可能想發表自己的想法,可能想渲洩自我的情感,可能……不論有多少可能,它,臉書,終究還是空虛的。

 

也許有人說,臉書怎麼會空虛,很實在啊!如果您有這樣的想法,那你的價值觀有被扭曲的可能性了,因為有部分用臉書的人認為,臉書是評斷一個人生活精不精彩的管道與標準;個人臉書與自我價值畫上等號……這難道不是一種社交焦慮 (social anxiety)下的價值觀的錯亂?把網路當成真實世界,這是一種多麼荒謬,也令人憂心的行為!
 

當然這種虛與實,筆者早在幾年前就寫過﹝ 這篇文章了,所以網、格友們可以看看,参考一下,至於,臉何能成書也,重點也不是要大家唾棄臉書,而是提醒,不要把臉書當成生活的重心,而忽略了真實的存在感,捨本而逐末也,當然網路社群也是一種社交,但是其根本只能算是一種真實社交的延伸,所以,當你們的社交建築在一個虛擬點上時(也就是說雙方並不認識),彼此之間,其實是沒有實際基礎的,說的白些,只是一個相互按「讚」的程式,相互恭維,互相肯定,但是此「讚」假得可憐,「假」得自欺欺人也,因為是換來的,得到的也是短暫的慰藉。

 

當然,臉書也可拿來銷售產品,藝人用來推銷自己,粉絲團也,政治人物也拿來使用,推廣自己的理念,拿來攻訐對手也很便利,或澄清洗刷汙衊自己的言論,更甚者,也有像筆者一樣,拿來推自己的網誌文章,看看有生之年能不能出本書,當個不太遺憾的作家,呵呵,如何?按個「讚」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