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為了「走進世界名畫」之中,我們一家五口(增加一名未來女婿)去了趟美濃的美濃湖(原中正湖改名的),因為聽說這裡可以走進世界名畫之中,對於筆者而言,這可是難得的經驗,當然冒著過年塞車之險,也一定要去瞧瞧囉!首先,塞了一個多小時的省道(故意不走國道,結果還是塞),終於到達美濃湖畔⋯⋯映入眼簾的是美濃花海的兩朵紙傘與對面心心相印的波斯菊海,人潮是不少,不過還沒有到擁擠的地步就是了,天氣正好由寒冷轉酷熱,連綿的陰天且在今朝換晴天!極佳!一掃陰霾的心情。
這淘氣小孩子,居然要在敬字亭燒掉自己考零分的試卷,身后的母親已經準備好傢伙了⋯⋯呵呵,屋簷上掛著白玉蘿蔔,門旁插隻紙傘,門眉上聯「風調雨順」,紅瓦木門,處處都展現著客家文化的光景,更好玩的是⋯⋯小孩子屁股上插著一隻自製的木頭彈弓⋯⋯。
接著一連三張照片,是百拍不厭的美濃湖⋯⋯每次來拍攝都有著不同的美感,真的!我特別把去年拍的「中正湖」與今年的「美濃湖」做成一張⋯⋯放在本篇的篇尾處,請大家待會兒看見時,欣賞一下⋯⋯有何異同乎。
以下開始要進入今天的主題了,一共有四幅世界名畫,照片與說明的排序分別是第一張是美濃自然版的「名畫」,第二張是筆者亂入⋯⋯,然後接著是這幅畫的說明與介紹,是由網路上節錄的並附上該網址連結,連結進入後,會有該幅畫的「真跡」照片喔!請網友們自行比對了。(筆者將畫作名與作者名以藍色標明)
《拾穗》(Des glaneuses)是法國巴比松派畫家讓-弗朗索瓦·米勒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繪於1857年。巴黎的奧塞美術館藏。《拾穗》畫作的以舊約聖經路得記-路得與波阿斯的記載為藍本。路得在波阿斯田裏撿麥穗,供養她的婆婆拿俄米,反映農民要讓貧苦人撿拾收割後遺留穗粒以求溫飽一事。該畫除了描繪三名農婦在金黃色麥田撿拾麥穗情景外,其金黃陽光、彎腰等細節,亦呈現「英雄史詩般的崇高意境」。畫面上三位不同年紀的女性,表現出勞動家庭的命運。農地監督者坐於馬背上眺望,刻劃出當時資本主義產生的貧富差距。遠方的教堂流露出一股近似宗教情操的崇高性。
米勒生長於諾曼第的農場,本圖是他在約35歲以前苦覓藝術方向時的代表作。他討厭巴黎瘋狂似的氣氛及噪音,在《拾穗》中初次探用寫實主義的手法。其素描簡潔紮實,又對風景處理詳細得宜,功力引人注目。馬車、馬、房子、樹木、雜草等背景,以及小人影的設置,是此一廣大的勞動場面所不可或缺的元素。米勒的作品中常以人物為中心,一如其他巴比仲派畫家那樣。後來,梵谷臨摹過米勒的作品。https://zh.wikipedia.org/wiki/拾穗
梵谷《午睡》是臨摹米勒的畫作以油畫方式所繪製的複製版,重溫此幅畫帶給大家的初衷及感動。『午睡』描繪農人在午後休憩的情景,一對男女依偎在麥草堆的陰影處,鐮刀就擱置在一旁,男子脫下鞋子、伸直雙腳坦然入眠,農婦則依偎在他身旁。在這嚴酷的生活與疲憊工作中,這裡是可以讓人喘息的角落以及一絲寧靜的空間,自然不矯揉做作的樣貌在畫中表露無遺。
米勒原著畫風較為溫和含蓄,到了梵谷筆下卻直率有力,但仍不失畫中帶給人溫暖靜謐的感受。成功營造了令人沉醉在夢境中的片刻幸福。梵谷曾臨摩過不少米勒的作品,憑著他的記憶,幻化出畫中的北方風光。陽光普照的田野,農夫脫下鞋子休憩的畫面,是梵谷對家鄉的緬懷,畫面上所呈現的正是他甜美、靜溢的心靈。http://www.ss.net.tw/page.asp?id=VanGogh256
堪稱奇美博物館鎮館之寶的「秋收」是杜普荷的代表作,其刻畫農事的辛苦,歌頌豐收的快樂及勞動的偉大,與米勤的「拾穗」有極相似的場景和人物造型。作者在構圖上偏好將勞動的人物置於前景,人物和馬匹在整車金黃麥草的襯托下,更突顯與自然融合的和諧感。http://www.ttoopp.com.tw/Chimei_Product/ProductDetail.aspx?Pctdid=376
《晚禱》(L'Angélus)是法國巴比松派畫家讓-弗朗索瓦·米勒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通常認為這幅作品描述一對農民夫婦在遠處教堂鐘聲響起時,放下手上的工作,虔誠的祈禱的情景。但十九
世紀和二十世紀的藝術家存在多重解讀,最為著名的是薩爾瓦多·達利在其著作《米勒晚禱中的悲劇神話》中宣稱這實際上描繪的是一幅葬禮的畫面。1963年,在達利的堅持下,羅浮宮對作品
進行了X光掃描,發現裝滿土豆的籃子的地方原本畫著一個小棺材。在米勒去世之後,這幅畫幾經易手,最後一位法國人商人,阿爾弗雷德.索夏爾(1821-1909)以 800,000 法郎購得此畫,並捐贈給法國政府。《晚禱》目前則收藏在巴黎的奧塞美術館中。https://zh.wikipedia.org/wiki/晚禱_(油畫)
欣賞完四幅世界名畫後,下面前四張是每兩張合成為一張的照片,沒有什麼意思,只是有些後製作罷了,大家讀完文字敘述後,再欣賞回味一次囉!重點是第五幅「畫」⋯⋯去年的中正湖縹渺氤氳,彷彿置身山水畫中,今年的美濃湖藍天白雲,清掃接連數月的陰霾,兩種景緻、兩份心情⋯⋯還有兩個不同名字的同一地點。您們覺得呢?
最後,借用「晚禱」感謝大家欣賞,也祝福大家新的一年,2018大家一定發!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