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9109.jpg

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即莎翁的四部悲劇作品《哈姆雷特》、《馬克白》、《李爾王》和《奧賽羅》,今天要談的不是四大悲劇的評論或賞析,基本上筆者也沒有資格與能力來談論這些,今天的的重點是想將四大悲劇裡的一些著名的句子,提供一些出來,供格友們來欣賞,當然免不了會提到些劇情,以便對應或說明這些句子的背景。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風從哪裡來

古時候的君主,常常出人意表的問一些很值得深思的話,例如晉惠帝在自己的御花園裡聽到青蛙叫聲,還會問這青蛙叫,是為公乎?為私乎?(請参閱《何不食肉麋?》)而楚襄王在蘭台遊山玩水,也研究起風從哪裡來?風對不同人有不同的意義,伴遊的臣子宋玉,還因此寫了幾篇佳作,流傳千古呢,這個宋玉就是「美如宋玉,貌若潘安」的宋玉,他天資聰穎,才華出眾,長相當然沒話說,風流倜儻也,雖然仕途不怎樣,不過這篇【風賦】與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巫山神女等故事,都成為千古美談呢。這大王雄風的故事一開始……:(咖啡色的原文,可以跳過不用看)楚襄王在蘭台宮遊覽,宋玉、景差隨侍。有風颯颯吹來,楚襄王便敞開衣襟迎著風說:「這風多爽快啊!這是我和平民百姓共同享有的麼?」宋玉回答說:「這只是大王您一個人獨自享有的風罷了,平民百姓哪裡能與大王共同享有它呢?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BB.jpg

記得小時候,家父第一次帶我去吃西餐,是在鹽埕區的某一家餐廳,好像是「蝴蝶西餐廳」,當時才國小一年級,不能記得太多了……只記得當牛排上來時,已經吃飽了,所以後來決定,長大後一定要自己去吃一次,當時對西餐的禮儀也是家父一一教導,現在年過五十好幾,也切了四十多年了,可以寫一篇牛排在台灣的感觸了,呵呵。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截圖 2021-08-23 下午3.57.41.jpg
整個版面呈現的是幽黯氣息般的背景,畫面是靜止的……寂靜的,就像是看一張照片或是一幅圖畫,無聲無息的,驀然間,可以感覺到這不是平面的圖片,而是三度空間的一間屋子,只是……太過黑暗的幽靜,給人一種陰森、詭譎、難以形容的晦澀,慢慢的……仔細的觀察,發現這房間也還有些許的燈明,如綠豆般的光點,稀稀落落的……,這時聲音也加入了行列,整個畫面如電視銀幕般的動了起來,緩慢地……。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截圖 2021-08-23 下午6.30.40.jpg

「余憶童稚時…When I was a young boy…記得小時候…」,當你發現你常常使用以上的字眼時,那要小心了,因為年紀可能有了,尤其是像我這種每天都要打上一兩千字寫部落格的老傢伙,我相信我的人生已經過了一半了,而且邁向的不會剩下一半,剩多少自己也不清楚,反正盡力而活吧!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夢境未央

我,不是一個愛做夢的小孩,從小就不是。

我,也不是一個喜歡做夢的大人,一直都不是。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維多利亞港

清晨,他揉著矇矓又惺忪的雙眼,從溫暖的被窩裡爬了起來,拉開窗幔,映入眼簾的是台北一零一大樓,他伸了個懶腰,走向浴室盥洗,年過四十的他依然單身,但是事業有成到令人羨慕,年薪居然逼近千萬,怎不令人仰之彌高,當然這個位置,也不是人人可以勝任的,男人五子登科,對他而言,只缺了個妻子。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鑽石與鐵銹

Joan Baez 瓊拜雅這位美國民謠之后,有好幾首學吉他者必備的傳世之作,如" Donna , Donna "" The night they drove old Dixies down "" Diamonds and rust “等等,瓊拜雅的嗓音清亮純淨,技巧成熟,許多知名作曲家都樂意提供作品給她,因而她比較知名的曲子大都不是自己所寫。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截圖 2020-10-16 下午9.11.20.jpg

西元一六四四年,這一年,在中國有三個皇帝,分別是大明朝的崇禎,大順朝的李自成,以及後來的正統……大清朝的順治,寫到這裡,格友們會發現文章的分類是「藏閣賞析」,自然,這文章要介紹的是一本書,書名就是《這一年中國有三個皇帝》,作者是丁燕石,遠流出版社,《這一年中國有三個皇帝》﹝1644﹞,不過在此必須申明,事實上,西元一六四四年這一年,在中國的領土上應該是有四個皇帝才對,只是這一個大西皇帝張獻忠,並沒有進入北京紫禁城內……而其年號正好是「大順」,與李自成的大順朝(年號是永昌),有那麼一點,容易讓人搞混,朝代名與年號名,剛好會讓人弄不清楚,以下就節錄二段〈維基百科〉,給大家佐證一下: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姓氏名字之別

今天的《古今隨筆》專欄,來聊聊「姓氏名字」之古往今別,事實上,「姓氏名字」四個字,代表著四種不同的用法,當然也源自不同的定義,嚴格來說,我們現今的「姓」,很可能就是過去的「氏」,當然,基礎上我是以華夏民族的習慣來判斷的,而這個「過去」要往前推到先秦、春秋的那個時代,所以,很有趣的事情發生了……我們孰知的至聖先師孔子,根本不姓孔,孟子當然也不姓孟,所以說周公當然也不姓周……,這些都是他們的「氏」,那個時期是稱氏,至於姓呢,就是祖宗們在用的,我曾經在十年前的奇摩知識家回答過兩個有關的「姓氏名字」的問題,一個連結如右:《何謂姓氏名字》,另一個比較有趣,我原文載於下: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