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齡球這個運動,在台灣好像跟胡椒餅、葡式蛋塔等等般的光景,都是風靡一時,然後逐漸的洗盡鉛華,走入歷史衚衕,剩下的是真正的、執著的支持與喜好者,相信很多朋友們,都會有這種感覺,在台灣常常會有這種異軍突起的市場,(以吃的居多,但非絕對)然後從大眾轉為小眾,再繼續的、默默的存在下去。
保齡球也是其中之一的代表,莫約在十六年前左右,保齡球在台灣掀起了一陣風潮,那時保齡球館林立,以泛高雄市為例,至少超過二、三十家,到如今不到五家,可以說是回歸基本面了,胡椒餅、葡式蛋塔等亦然,令人不忍唏噓世棋之變化,真如白雲蒼狗般的滄海桑田啊!
我與保齡球,並不是在這風靡的時代開始接觸的,而是要追溯到我國中二年級的時光,也就是約三十年前,那時在愛河邊的國賓戲院旁,有附屬的國賓保齡球館,打一局約五十元左右(詳細數字忘了),總之一局的費用,可以看一場院線電影,但是雖國中生,還是愛好這種運動,原因是有種優越感,可是消費起來,令人囊中羞澀的。
那時的保齡球館,是人工作業計分的,負責計分的,清一色都是年輕的小姐,當然對當時的我們而言,是姊姊級的,而且我們是小咖,每個人一次最多也只是一局,再買一瓶可口可樂,就所剩公車費了,當然雖是如此,每次去打球還是很盡興,如果超過一百分,更是高興的晚上睡不著呢!
光陰荏苒,隨著學程階段一次又一次的完成,服完兵役後,出了社會前的這段時間,對於保齡球的熱忱,減少了許多,但仍未完全的放棄,只是偶而為之,差別的是每次至少都打兩局以上了,而且平均分數都在一百五十分以上了,不過一直到這個時期,我都還是以直球為主,也沒有自己的球具設備,都是用保齡球館內的服務。
到了保齡球的高峰期,台灣興起了飛碟球的球路,保齡球館如雨後春筍般的成長,我與內子,也投入了這一波的熱潮,各自買了自己的球具組,也就是球、球鞋、提包等等,每週總會去球館報到個幾次,而且排隊成了家常便飯,生意之好,令人難解,內子的同事們,可算是這波熱潮的推手,變成大家比賽的選手了。
這段時間,我的水平逐漸的提升,每六局的平均分數,直逼兩百分,甚至時而超過,也因此拿了些獎盃、獎品,我的球路,也開始從直球,改變成曲球,在台灣俗稱大曲球,而台灣俗稱的小曲球,其實正確的稱法是鈎球,這些球路都是保齡球的傳統打法,但台灣興起的飛碟球,可以算是另類的台灣之光,也為我們拿下了不少的錦標賽優勝,可惜筆者,對飛碟球的球路,並無好感,所以也從未學習過。
為什麼會沒好感呢,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姿勢太難看,就算是努力的美化投球姿勢,還是讓人覺得毫無美感,重點是那隻右腳,在投出球後的自然擺法,第二是我強烈的懷疑,這種打法會影響身體的正常適應度,也就是說會有運動傷害,故而遠之。
我的保齡球生涯,並沒有什麼可以拿來說嘴的,只是喜歡而已,最高的獎項,也不過就是高雄聯合夜光杯的優勝之一,這優勝的標準是在聯合的八個球館裡,(同時電腦連線)以六局決勝負,首先是六局中每局都必須拿到黑牌,黑牌就是不能漏球,保齡球每局十格,六局就是六十格,只要有一格沒有strike或spare,就再見失格了,說簡單也還真不容易喲!
第二個標準容易些,就是六局平均必須兩百分以上,這俗稱紅牌,說容易是對中上級的選手而言的,最後提一下我目前的單局最高分,那是在十多年前,我負責雲嘉的戶政電腦化,那天下午,我一個人途經鄉間某間保齡球館,一時手癢,保齡球的好處是一個人也可以玩,我的球具就在車上,所以開個小差,進去打個兩局,結果居然打出生涯的最高分,兩百六十七分!呵呵~~就這麼一次哩!
後記:有證人的單局最高分是兩百四十五分,證人是內子,不過她肯定不記得了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