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麥積山.jpg

談三國時期的首智,不消說,大家一定認為是諸葛孔明,這就好像談三國之武勇,一定是呂布當之無愧,否則怎會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這話,其實筆者心中一直認為,不管用正史《三國志》當基礎,還是用膾炙人口的小說《三國演義》來評價,呂奉先也未必是三國首勇,而諸葛亮更是非三國首智,甚至連亞智也排不上,能擠上第三名就不錯了。

本篇主題是《談三國首智》,所以三國首勇的部分,就留著以後討論,先進入主題吧,要談首智,為了避免打迷糊仗,先定義什麼是智慧,以筆者的認定而言,智慧有分為小智、中智乃至於大智,小智這就好像英文的clever (機靈的)cute(精明的)astute(狡猾的)smart(敏捷的)等等這類小聰明等級,而中智則約如sensible(聰明的) sapient(伶俐的)bright(聰穎的)等等,必須有邏輯上一定的智商,也就是明智的等級,最後的大智慧,是要具有witintelligence產生而成的wisdom

既然在「蒼穹未央」格裡討論三國首智,自然是用格主的標準了,而我們先來說說諸葛孔明為什麼不能稱為「三國首智」?因為諸葛孔明被認定為智慧之星是來自於《三國演義》小說的渲染,而且深植人心,不易動搖,且他的人格道德之崇高,也為他的智慧有了鄉愿式的加分作用,這也是一種補償作用與交互效應(請参考十八隻狐狸),筆者就三個臥龍最著名的「智慧」來說明:

 

先說「草船借箭」吧,草船借箭的原型,羅貫中先生是参考《魏略》:「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發,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迴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所編寫完成的,真正主角是孫權,非孔明,而「空城計」的主角是趙雲,改編自《雲別傳》,略節如下:「夏侯淵敗,曹公爭漢中地……,雲陷敵,還趣圍。將張著被創,雲復馳馬還營迎著。公軍追至圍,此時沔陽長張翼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

 

除去「草船借箭」與「空城計」外,不外乎「借東風」了,而「借東風」是子虛烏有的劇情,連「梗」的原型都省了,不過「東風」其來有自,一來是地形與氣候的變化,二來原本從二十四節氣裡,不可能同一節氣,一定會吹什麼風向的風,所以這三大成名的「智慧」之計,皆非來自孔明,更別提「火燒新野」那類逃亡式的計謀了。

 

我們再從教育部字典內查一下「智慧」的定義,避免有人說格主過份主觀,其說明如下:「智慧」是具有分析、判斷、創造、思考的能力,所以諸葛亮當然有智慧,而且智慧不低,可是卻也高不到三國時代之首,不過中肯的分析,應該在前十名內,那麼什麼才是大智慧呢,格友們可以参考我之前寫的這兩篇:諸葛孔明隨筆》與《淺談三大軍師》,裡面有一個重點,就是善終,一個真正的大智慧者,應該如張良、范蠡般的知進退,終考命是最難的,聰明如康熙也做不到,何況一般的智者。

 

所以,劉伯溫稱不上智冠群倫,故功成後被毒死了,而諸葛亮雖未功成,但是被司馬懿給拖垮,病死五丈原,也不能算是三國首智,那真正的三國首智是誰呢?事實上,以格主的觀點,這三國首智,司馬懿當之無愧,至於為什麼呢?筆者將會詳述於《司馬懿隨筆》之中,(目前尚未POST),這裡就簡單的說幾句,司馬懿《晉書·宣帝紀》: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從他的治國之道、軍事才略兩大才能中,就能發現其智無與倫比,至於那三國裡面的「死諸葛嚇活仲達」的故事是假的。

 

那麼,三國還有哪些智者是與諸葛亮齊名,或是伯仲之間的呢,小說齊名的鳳雛,似乎略遜於臥龍,請参閱《鳳雛龐隨筆》,而曹魏之荀彧、郭嘉甚至曹操自己,也都是智者,孫吳的孫權、周瑜、呂蒙、魯肅與陸遜,也都不算是弱智者,還有比較B(指名氣)的賈詡,其智絕不差矣,另外後期的姜維、鍾會、鄧艾等等,也都是人中龍鳳,不可低忽也!所以說了,在這麼多的群智裡,三國人才何其多也!誰敢自稱首智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